手机版
1 1 1

【深度】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保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迎接十九大在深入调研现实问题的同时,必须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谋划未来蓝图。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保障问题。

(一)

  思想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最核心的部分、最根本的前提和最基础的要素,某种程度上可称之为理论中的理论、文艺中的文艺、科技中的科技;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只要思想创造力不枯竭,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就不会枯竭。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展,都是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的结果;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因此思想创造力也就会永无止境;思想创造力的源泉和途径是无尽的、丰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思想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推进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的改革过程中,以及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自身跨越,因而不断提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思想创造力和形成理论创新成果。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人类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着力解决各国和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坚定理想信念,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同时以新思维观自觉、主动、终身和全面、系统、富有探索精神地加强学习,就会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力的广阔空间。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进行思想创作创造,防止和克服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就会源源不断地、持续涌现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创性思想创造力成果和“精品力作”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地、创造性地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艺、科技等当之无愧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以及它们丰富多样甚至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背后最核心、最本质和最基本的要素或内核究竟是什么,抓住和聚焦这个内核,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就永远不会枯竭。思想内核的产生和发展,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人民需要中获得不尽源泉、在继承和创新中获得根本途径、在坚定理想信念占领德义制高点以及与各国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获得历史高度和广阔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社会全方位变革即全面深化改革中,思想这个内核将大放光芒、大放光彩。学习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保障的深刻内涵,并用以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就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更长远的发展中,极大地推动“同国运相牵、同国脉相连”的“文运文脉”的大发展,产生无愧于国家、民族、时代的伟大思想创造作品。而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艺大发展的过程,往往就是对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问题、现实难题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的过程。

(二)

  制度是人类社会创造性活动成果和经验的凝结,以及各种关系的规范,制度问题一直伴随人类社会探索的始终,并且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以及与之直接相关联或者说直接所包含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等的制定、形成和发展完善,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式、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用。包括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在内的制度创造力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实现事业发展、历史进步、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政策不断产生形成、发展完善的丰富源泉和生机活力所在,这是极为宏大的工程,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制度体制政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完善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要务、问题为导向以及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基本取向,形成有利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有利于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评估把关等关键环节,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严把质量关,提高制度体制政策的含金量,并且树立全球视野、全球眼光,加快构建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的制度体制政策体系等等。

  制度体制政策的状况,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社会活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状况,从某种程度上说两者往往就是同一的、相互转换和相互体现的。只要全面深化改革不停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政策就会不断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学习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保障的深刻内涵,并用以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就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更长远的发展中,形成和发展完善一大批质量上乘的制度体制政策,并以此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有力地促进对现实突出问题的解决,拉动着、推动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大进步。

(三)

  实践创造力是人类一切实践行为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有价值、最有进步意义的行为能力和优质组成部分,包括对已经形成的科学合理制度体制政策的执行能力,以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人们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干事并且干成事的行为能力,可以简洁形象概括为实干。其中既含有人们一锤一锤钉钉子、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不断进行,达到一定程度和数量使事情发生质变的重复性实践行为能力,也含有人们过去没有过、新创造产生的实践行为能力;离开实践创造力,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一天也不可能前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进一步而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落实,说到底都要靠实干,都要依赖和仰仗实践创造力。实践创造力的产生和发展体现在,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和防止把制度变成“稻草人”、把蓝图目标变成“镜花水月”,用行动和苦干实干加以落实。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言必信、行必果。要把抓好落实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干任何事业、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有抓落实的时间表、路线图、关键环节和节点,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督查抓实,以及“撸起袖子加油干”、“马上就办”和敢于啃硬骨头,盯着干、反复干,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直到干出成效这些优秀可贵行为能力。各级干部要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等等。

  只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停止、全面深化改革不停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造力的产生和发展就不会停止。学习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保障或动力规律的深刻内涵,并用以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就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更长远的发展中,大大提高中国的实践创造力,减少和克服那些错误的,瞎干蛮干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搞劳民伤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或者是庸懒散和不作为不落实等等各种经不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劣质实践行为,有力促进中国现实突出问题的解决,带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大进步。

(四)

  物质创造力是人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物质文化产品的能力,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和发展最现实的基础和最根本的体现,其衡量标准为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水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消费和服务业比重、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及融合发展水平、发展空间布局、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物质创造力的产生和发展日益依靠和依赖全面深化改革及创新驱动,日益需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实现合作共赢、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日益需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高度重视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满足人民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脱贫和蓝天白云等需求的过程中,以及在网络、人工智能等许多已知和未知的新手段条件下,人类会不断产生出潜力巨大、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的“新物质产品”。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根基。要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继续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等等。

  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在人类物质文化产品的产生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大,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由此形成了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与传统产业、业态、产品并驾齐驱、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局面,并且前者所占比例会逐步增大,逐步淘汰和取代后者,在许多领域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民生领域和生态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学习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保障的深刻内涵,并用以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就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更长远的发展中,有力解决现实难题,突破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大进步。

(五)

  上述四个方面各自都有无限创造力和巨大推动能量,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常常是联合和相加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一般而言,只有好的思想思维思路才能产生好的制度体制政策,只有好的制度体制政策才能产生优质的实践行为包括制度执行力,只有优质实践行为才能产生又多又好的物质文化产品,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又构成决定人类思想智慧发达程度的现实基础。随着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这四者相互之间呈现更加紧密的联系,原因与结果的对应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其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同时受到其它三方的影响、制约和决定,并且也同时影响、制约和决定着其它三方。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保障的这四个方面,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本质和无限广阔性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深刻揭示了思想文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制度体制政策等等这些过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许多内容,现在越来越具有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特征,即思想创造力、制度创造力本身就是生产力,或者说同时兼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属性,这就大大扩大了社会生产力的范畴、功能和威力,大大增强了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强度和深度,突破了过去人类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认识上的局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韩旭)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7日 17:07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易信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