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江苏三个经济薄弱村的“党建富民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正处于缓解相对贫困、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新阶段的江苏,近年来紧扣扶贫、富民“第一民生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近日,记者到江苏部分经济相对薄弱的乡村采访调研,实地探寻了当地探索“党建富民”的做法。

  苏北鱼行村:村里来了“火鸡书记”

  “‘火鸡书记’说养火鸡能赚钱,我们都跟着他干!”刚从村里领养了200多只火鸡苗的鱼行村村民裴成柏说。

  鱼行村地处江苏扶贫重点的成子湖片区,村集体常年无收入来源,低收入户187户。

  裴成柏说的“火鸡书记”叫颜井平,今年35岁,是常熟理工学院辅导员,2016年2月作为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来村里担任第一书记。

  颜井平带着新任村支书裴成功一起琢磨致富项目,发现火鸡市场需求大,仍需大量进口,而村里环境好,正适合养火鸡。他有个学生养火鸡发了家,可以合作。

  敲定项目后,颜井平争取到50万元扶贫款,带领村民成立了公司,建成火鸡养殖基地,引进种鸡苗鸡,并与合作企业签订回收协议。

  “雏鸡每只15元,商品火鸡每只150元,还在网上卖了4万多元的火鸡蛋。”颜井平反复算着账,预计第一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村民增收也很可观。“商品火鸡5个月可出售,一年能养两季。我养百来只,预计纯利就能过万元。”村民刘巧英说。

  “促脱贫攻坚,带头人是关键!”江苏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2010年以来,江苏选派1万多名优秀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任第一书记,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脱贫攻坚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苏中平园池村:把党组织建到合作社里

  这几天,苏中如皋市平园池村的荷花开得正艳,每天都有数百名游客前来观赏。71岁的村民刘焕业和老伴负责藕池管护,每天能赚120元,虽然忙,但心里喜滋滋。

  平园池村是个纯农业自然村,没有产业基础。2013年,新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带领班子,依托市委城乡统筹党建联动体系,创新党建“五色土”工程,以“金色产业富民”为引领,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组建超然果蔬农地股份合作社,依托村党总支干部及6个党小组带动管理,吸纳全村997户农户全部加入,规划了农业生产区、景观区为主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速度不断提升,村民人年均增收4000多元。

  同时,为解决“5060”人员打工难,2013年,由村党总支副书记牵头,创办惠农劳务合作社,将土地入股后249名富余劳力组织起来,由党总支指导统一培训、办保险,满足周边家庭农场等用工需求,此项为农民年均增加工资性收入300多万元。

  经过培训“上岗”的刘焕业夫妻,负责村内藕池园区绿化管护,每年可收入2万多元,加上流转的5亩地年租金及分红5000多元,生活蒸蒸日上。

  根据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大、入社农民多的情况,江苏积极跟进,只要符合条件,合作社就要建立党组织。目前,全省已建起7600多个党组织,占全部专业合作组织总数的35%以上。把党的组织覆盖到农村最活跃的经济体上,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已成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举措。

  苏南延陵村:跟着“技术党员”干有奔头

  6月上旬,老党员谢桐洲的400多亩承包田里,秸秆早已还田沤肥,黏软的田泥上成群的白鹭在觅食。老谢说:“这些田已经有18年没打过农药了,村民们致富就靠这些田了。”

  再过一个月,大批雏鸭将与新插的秧苗一起下田。秋收时,这里的有机大米能卖到23元/斤,毛鸭25元/斤,每亩田至少可增收五六百元,村民为合作社劳作还有90-150元/天的工资。

  丹阳市延陵村地处茅山革命老区,是市级经济薄弱村。因位置偏远工业不兴,6800多名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地和外出务工。

  作为一名“技术型”党员,老谢带着合作社的党员和村民搞稻鸭共作生态农业。18年来,他牵头的嘉贤合作社已覆盖全镇6万多亩无公害农田,成为丹阳十家党员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之一。

  “有‘技术党员’作示范,乡亲有奔头!”种植大户吴荣泉也跟着搞了300亩稻鸭共作;村民赵习连学习了农业技术后,一口气承包了89亩地,还带动周边的群众参与。

  为鼓励党员带富,丹阳市制定了农村党员三年轮训规划,目前有2600多名党员培训后创办了经济实体,5000多名农村党员领办了致富项目。在江苏,近年来像这样的培训有3.4万批次,轮训党员2700万人次,党员带头致富、带动脱贫已成燎原之火。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3日 15:51 来源:新华社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