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供水保障有力 水质明显改善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

  五年一个起点。这五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经历了建设的高峰期、关键期,到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经过五十年规划论证,十余年艰辛建设,数十万建设者和数十万移民群众用真诚、爱心和奉献,编织着“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国大水网,演绎着历史空前、昭示千古的民族主旋律。

  南水北调工程,中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战略性设施,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向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昭示一个伟大国家的崛起历程。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13年、2014年建成通水,如期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工程安全平稳运行,输水水质全线达标,在保障受水区居民生活用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库区和沿线治污环保,应急抗旱排涝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一

  运行安全平稳是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东线工程泵站数量多,规模大,技术新,管理要求高,运行管理条件复杂。东线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努力构建管理体系,规范管理行为,强化运行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中线工程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工作方向,以精细标准为原则指导工作开展,以培训考核巩固工作成果,各专业岗位尤其是与安全密切相关的人员管理行为日趋规范,现场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检验,运行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覆盖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33个地级市,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改变了供水格局,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东线一期工程自通水以来,累计调入山东省境内水量约19.9亿立方米。山东省平原区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上升0.18米。受益人口超过4000万人,大大缓解了山东省水资源短缺矛盾。

  东线工程建成完善了江苏省原有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增强了受水区的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了扬州、淮安、徐州等7市50个区县共计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通过东线工程向骆马湖补水,为保障苏北地区生产生活、航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使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新乡、保定等18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截至6月9日,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干渠78.99亿立方米,累计分水量76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达5300万人。其中,北京市分水23.2亿立方米,受益人口1100万人;天津市分水17.5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900万人;河南省分水27.7亿立方米,受水县区37个,受益人口1800万人;河北省分水7.6亿立方米,受水县区80个,受益人口1510万人。湖北省通过引江济汉工程向下游河道补水73.2亿立方米,889万人从中受益。

  2015~2016调水年度,中线工程分别向北京、天津两市的供水量已超过规划设计的调水规模。其中,向北京市供水11.0亿立方米,向天津市供水9.1亿立方米,均超过规划设计的多年平均净供水量(北京市10.5亿立方米、天津市8.6亿立方米)。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北京市属于资源性缺水的特大城市。目前,南水北调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供水范围基本覆盖城六区及大兴、门头沟、通州等地区。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也为城市副中心、首都新机场等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提供了水资源保障,极大提升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

  天津全市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形成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南水北调通水前,作为特大城市,天津市生产生活主依靠引滦单一水源,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靠天吃饭,风险很大。南水北调通水后,天津在引滦工程的基础上,又拥有一个充足、稳定的外调水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核心区实现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为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河北省石家庄、邯郸、廊坊、保定、沧州等7个设区市已用上南水北调水。河北省水文部门资料表明,2016年汛期,河北省太行山上游地区降水量偏少,向石家庄、保定、邯郸市供水的岗南、黄壁庄、西大洋、岳城等水库蓄水比常年同期偏少二到四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时为沿线大中城市供水,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河北省配套工程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已全部建成通水。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中的河南省受水区郑州、新乡、焦作、安阳、周口等11个省辖市全部通水。河南省累计有31个口门及3个退水闸开闸分送南水北调水,向引丹灌区和44个水厂供水,向禹州市颖河与3座水库充水,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5.4万亩,供水效益逐步扩大。

  二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在加强工程建设的同时,东线一期工程大力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江苏、山东两省通过深化治污措施,建立了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一体化治污体系。经过两省各级政府十几年不懈努力,在环保、水利、发改、城建、交通、南水北调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东线治污规划及实施方案确定的426个治污项目已全部建成,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比规划前减少85%以上,提前实现了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的庄严承诺,并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沿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十年治污历程,苏鲁两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南水北调东线实际的治污道路,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解决治污难题提供了样本。东线工程治污的成功,还辐射带动国家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为保护中线丹江口“一库清水”,国务院先后批复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通过实施两期规划,建成了大批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促进生态隔离带建设,实现了水源区县级及库周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全覆盖,使入库河流水质改善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及中线工程陶岔取水口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水质。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区域生态保护水平,还将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环保部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共同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监测方案,在东、中线水源区和沿线重要区域分别设置17个和7个国控监测断面,每月指导开展水质监测,研判水质情况,发布权威水质信息。东线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设置9个人工监测断面和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中线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建成“1个中心、4个实验室、13个自动监测站、30个固定监测断面”的常规指标监测网络。沿线地方各级政府持续推进中线干线保护区治污环保工作,及时调查整治水质隐患,协调强化执法检查,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环保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明确2020年前在南水北调水源和沿线211个县市区、2.28万个建制村开展农村污染连片综合整治。东、中线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编制了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中线全线规划建设10个水污染应急物资库。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联合印发加强中线工程跨渠公路桥梁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沿线地方加强路面交通治超执法和桥梁养护管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与地方政府组织开展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和联合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受水区,水质改善更为明显。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监测显示,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380毫克每升下降至120~130毫克每升。市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质明显改善,水碱减少、口感变甜。天津中心城区的两次水质变化给老居民带来了深刻感受: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引滦入津后由又苦又咸的海河水变成滦河水;再一次就是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喝上甘甜的丹江口水库水。平时喜欢喝茶的人们更能真切体会到饮用水口感的变化。河北省城市供水逐步切换为南水北调水源后,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市将彻底告别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预计到2020年将有3000多万人喝上优质的南水北调水。河南省受水区城市不少家庭净水器具下岗,家里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观赏鱼也不再使用桶装水,直接使用自来水。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4日 11:0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