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发言摘登(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中共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2015年前,遵义市集体经济“空壳村”比例高达80%,村级组织无钱办事。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抓住脱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等重大机遇,紧密结合自身职能职责,推动各级党组织走上前台、主动作为,组织带领群众把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目前,全市1680个村个个有积累,其中5万元以上的占70%、10万元以上的占45%,经济总量是2015年的3倍。

  集体经济有没有,关键在于党委怎么统。一是把认识统一起来。市委出台《关于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把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全市工作部署会一竿子开到村,发出“集体经济抓不好、贫困村不脱贫、干部不调整”的动员令。两年来,通报约谈了68名基层干部,35名因没有完成目标“下课”。先后举办10期专题培训班,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主要内容,轮训县乡村党组织书记。二是把措施整合起来。市委组织部制定《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整村推进计划》,提出2017年60%的村积累超过10万元,2020年80%的村超过20万元的目标,要求县级组织部门牵头,精准到每个村都要有时间表、路线图。选择100个条件成熟的村先行先试,打造能看、能比、能学的样板。三是把资源统筹起来。组织部门牵头建立集体经济发展议事协调机构,明确财政部门整合资金、发改部门整合项目、农业部门整合产业等,把资源集中打捆投向贫困村。精准选派749名第一书记当先锋,协调20多亿元投入到村,形成上下联动、集中发力、任务共担的工作格局。

  集体经济强不强,核心在于支部怎么抓。一是切实推动村党员干部带头。第十届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指导各地把657名政治上强、群众公认的能人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抓集体经济。协调有关部门建立贴息机制,鼓励村干部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二是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村党支部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群众会,拆掉集体经济发展“隔心墙”。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建立联村党委48个,在产业链上建立支部821个,探索党群抱团、产业抱团模式,目前全市有20多万贫困人口参加专业合作社。三是努力提供市场销售服务。扎实开展“黔货出山”活动,每个村都建起电商党建服务站,把农产品和市场对接起来。实施“万名干部闯商海”计划,乡村干部、第一书记、合作社负责人走出山门,到上海、广州、重庆等地探销路。

  集体经济优不优,要害在于机制怎么建。以前发展集体经济,往往陷入“边上马、边推动、边消亡”怪圈。为破解这个难题,我们从机制入手,探索一条行得稳、能见效、走得远的路子。一是兼顾好各方利益。探索“支部+合作社(公司、协会)+农户(贫困户)”模式,由村党组织唱主角,清晰界定企业、村集体、群众三者利益关系,设立贫困群众优先股,年终进行分红。二是加强资金监管。推行“村财镇管一账户、收入支出两条线”,大额资金使用都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下,事前、事中、事后都向村民公开。把村级组织管理集体经济的情况纳入党建日常督查范围,市县两级党委派出87个督察组,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实地督察,目前已督促1021个村,对192名工作不到位的支部书记进行提醒谈话,对56名违纪村干部进行严肃处理。三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市县两级建立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4亿元,推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要求,对村集体闲置资产确权入社,做强做大集体资金池。现在,全市3大类、17个涉农产业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30日 10:4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