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基层难题如何破 “钥匙”就在基层中

临组研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按照习总书记关于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指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着眼于破解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难题,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大调研”,组成5个调查组,走遍了全县299个行政村,与5600名党员、干部、座谈交流,查阅档案资料11000卷,整理出数据分析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文稿102件,得到大量生动鲜活真实的一手资料,从群众的智慧中、在基层的创造中找到了基层难题的解困之方、创新之道。
  一些村班子、村干部不作为怎么办?
  “添草料”还要“严职责”
  近年来,全省农村干部待遇逐步提高,解决了“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问题,有效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但是,“喂了草料不拉磨,拿了工资不干活”,提高待遇在一些村干部身上的正面效应并不大。据统计,全县“一步不拉”“一点活不干”的村班子也就两三个,而“拉磨不快”、“干活不好”、群众不十分满意的村有54个,占总村数的18.1%。主要分两类:一类认为待遇虽然有所提高,但比经商做买卖差远了,仍然觉得“吃亏”;另一类干部认为待遇不少,不是积极地干工作,而是消极地保工资、保选票、保位子,负责任、得罪人的事一律不干。这两类干部都是一个病根:光想钱,忘了党员干部的职责。就像群众说的那样,“凡是站在钱上的人,你就甭指望他能给村民服好务”。
  为此,县委在“添了草料”、加强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严了规矩”,拿起了“三条鞭子”:一条鞭子“打脸面”真臊。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五星级”管理的实施意见》、每名村干部都明确职责,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谁不尽职尽责,就让你在群众面前念“承诺”,把“鞭子”打在“脸面”上。一条鞭子“抽屁股”真疼。临西县委制定《临西县农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规定,每年拿出村支书每年职务补贴总额的20%拿出来作为绩效工资,根据每个村10大项、27小项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得分奖优罚劣,让村支书真切感受到“干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一条鞭子“轰走人”真羞。乡镇每半年召开一次干部述职会,让群众面对面评议,背靠背打分,低于60分的自动辞职,一鞭子让你出局。“三条鞭子”赶着村干部“多拉快跑”,54个“拉磨不快”“干活不好”的村党组织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年以来,这些村已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18件。
  怎样解决村支书队伍年龄老化问题?
  三管齐下“化”老化
  临西县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4.5岁,其中60岁以上85名,占比28%,村支书队伍明显老化。从长远发展需要看,村党组织书记年轻化、知识化是必然趋势。临西县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针,迅速作出了三项决策部署。
  一是因人施策。对60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的去留问题要区别情况,不搞“一刀切”。对本人愿意退下来,村内又有合适后备干部人选的,扎扎实实地做好交接善后工作;对身体有病,确实不能坚持工作的,上门做好思想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对身体好、业绩好、群众基础好的,只要多数党员群众满意,完全可以连任,让其继续安心工作。二是充实后备力量。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每个村筛选2-3名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纳入村后备干部队伍,强化教育管理。三是梯次培养。在调整老支部书记的同时,注重做到“三培养”:把3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致富能人、回村大学生、复退军人培养成党员;把年轻有为的党员培养成“两委”干部;把优秀干部培养成支部书记。让优秀人才在“两委”岗位上摔打几年,避免出现“今天村民,明天主任”“今天党员,明天支书”现象,逐步使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形成梯次结构,自然交替,平稳过渡。今年,全县共调整了3名65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把67名年轻致富带头人纳入村支“两委”班子。
  无职党员作用发挥不好怎么办?
  让党员成为村里“最受尊重的人”
  调研发现,有一些村支部疏于对无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没有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有效载体和平台,致使这些党员自我消沉,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在重大村务决策和监督上失去了发言权,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怎样才能把无职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县委认真梳理东留善固村党委“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村里最受尊重的人”的成功做法,把经验转化为制度在全县推广,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把以“两学一做”为核心内容的党员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三会一课”制度常年坚持,雷打不动;每月组织党员活动,让党员时刻不忘党员身份。二是保障党员权利与义务,重大村务决策先交党员审议,重要群众工作交给党员去做,让党员充满光荣感与使命感。三是党员干部当好表率。吃苦受累又吃亏的事,干部、党员冲锋在前,群众自然跟着上。四是把党小组建到农、工、商产业链上,建到群众团体协会里,让党员在各个组织、各个领域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五是评先评优,激励上进。
  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抓住症结,克难攻坚
  2016年,县委发出专门文件,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动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年过去,先后有41个村填补了空白,使有经济收入的村由原来的156个增加到197个。但仍有102个村没有集体收入,消灭空白村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调研发现,一方面,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干部有私心、少担当,错过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好时机;另一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集体资产被占用、机动地发包不合理,这些问题单靠村“两委”的力量,解决难度相当大,如果处置不当,易诱发不稳定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专项清理行动。逐个乡镇制定《关于对农村集体进行资产专项清理的方案》,对资产清理的法规依据、清理对象、清理办法、清理时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安排。重点对各村公益性土地、闲散废弃地、预留土地逐一进行清理、摸排、确权,厘清归属,确保集体资产“回家”。这次活动,共清理出集体耕地1.4万亩,闲散荒地4411亩,坑塘2890亩,沟渠总长度达200千米,为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一大批可利用资源。已经对外发包的,必须提供承包合同、租赁协议、上交租金凭证。对清理出的集体资产,各村党组织要及时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对清理核实结果进行审核确认,登记造册,上报县、乡备案。农村集体资产专项清理为实现年内消灭空白村目标铺平了道路。二是推广可操作、能见效的发展经验和门路。县委从各村实践中总结出8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经营好集体机动地;利用路旁、渠旁等闲散土地植树;抓好坑塘、砖厂复耕和废弃地的整理再利用;盘活留下的集体资产;建好新型服务经济组织;创办股份制企业;建设、规范农村集市;兴办集体合作组织等,空白村可从村情出发,选择适合本村的发展模式。三是卡死增收目标。各乡镇党委从已有经济收入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制定不同的增收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指导他们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落实增收措施,确保实现全县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0%的目标。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8日 15:3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吕莎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