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河北省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胡庆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和判断的与时俱进,深刻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于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中最根本、最本质、最普遍的活动,是人的需求和生产供给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矛盾运动;在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历史也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同我们能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来部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不断取得新胜利、创造新辉煌的一条宝贵经验。从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实践品格和理论品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只要我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就一定能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本质内涵和意义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内涵深刻、意蕴深远,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

  首先,矛盾的一方面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今天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高,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二者所表述内涵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强调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其次,矛盾的另一方面已经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已经不能用“落后”这一概念来表达了。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比如,很多方面生产能力还相对落后,而且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衡,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而部分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有3000万人尚未脱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科学论断,是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坐标得出的。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看: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从我国在世界所处的坐标看:我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超过8000美元,但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切实贯彻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落实好这些要求,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认识新矛盾、解决新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不断学、反复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力求把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风险,必须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和靠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着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侧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根本目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11:07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