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开启青海人才发展新征程

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宇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擘画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壮阔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启青海人才发展的新征程,必须全面准确系统把握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以创新思维谋划、以创新举措引领,打造符合青海省情、富有青海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坚持开门纳贤,优化人才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青海实现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紧紧围绕“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握改革的时代要求,加快转变人才管理职能,聚焦社会关心、人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等“放权松绑”政策,增强用人主体选才用才自主权,形成集聚人才的“强磁场”。坚持稳妥审慎、试点先行的改革方法论,大力推动青海大学人才高地建设,探索实践特色化的人才引育、使用、激励、管理和服务政策,通过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创新;打造(平安)柳湾人才小镇,健全创新创业支持服务链条,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融合发展;做优西宁人才金港,创新人才培训、创业孵化、就业指导等中介服务,建设立足青海、辐射西北的社会化、市场化人才服务机构。

  坚持海纳百川,搭建人才集聚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青海是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奋斗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渴求人才。要着眼“点对点”引育人才,构建以“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为引领,以“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以生态环保等十个重点领域“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为支柱,以柔性引才和智力援青为两翼的昆仑英才战略体系,全力构筑人才区域竞争新优势。充分借势借力引才聚才,用好用活国家支持政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实施青年人才“新苗”工程,吸纳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工作,激活党政干部队伍“源头活水”;推广“清华—青大”组团式引才模式,对接对口支援省市选派高端人才来青开展团队式服务,实现援青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探索建立特设岗位席位制,采取定岗不定人方式,鼓励支持重点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自主灵活引进高端人才为我所用。

  坚持基层导向,促进人才平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基层既是人才成长成才的“主阵地”“试验田”,也最缺人才、最需人才。青海尤为明显,对此我们注重政策引导,完善人才基层锻炼、服务、兼职、轮岗等制度,提高基层人才保障激励力度,建立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导向机制,使他们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重视项目倾斜,依托“博士服务团”“三区”特殊计划等国家人才项目,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干事创业;充分利用省内外专家资源,持续加大“京青专家服务”、科技特派员等活动力度,引导高端人才深入基层扶贫扶智;深入挖掘基层潜力,搭建乡土人才交流对接平台,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方面服务。

  坚持筑巢引凤,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对广大人才而言,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青海急需人才,必须更加突出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聚才环境和氛围营造,通过成立援青人才(博士服务团)联络服务中心,在高原医学、高原生态、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设立研究基地,柔性引进历届援青人才提供持续智力服务;推动政府金融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组建人才金融服务联盟,推出“人才贷”“人才险”“人才投”和“人才通”,为高层次人才多层次、全方位资本服务;发挥高等教育机构、社科研究机构学科师资优势,建设人才智库,研究人才发展重大理论和青海人才工作的实践问题,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创优“原子城”高层次人才国情教育品牌,铸就青海人才精神家园,引导各类人才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者愈匮。唯有打造具有青海特点的聚才之路,才能更好地彰显我们求贤若渴的大气度和大智慧,才能更好地收获群贤毕至的良好格局。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7日 13: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