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将总纲第十二自然段中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修改为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科学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根本问题,为我们科学谋划发展、有效推进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强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主要着眼点是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一,着眼于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新常态下,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仍旧坚持粗放型高速发展,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不会持久,相反会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积累、激化。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但不能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做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第二,着眼于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这就需要在补短板上下功夫。比如,在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提高不快,一些地方生态恶化,迫切要求我们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如果现有的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就称不上是全面建成小康。同时,城乡区域发展存在的差距也是影响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三,着眼于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问题。过去,人们常常以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新形势下,如果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各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激化,严重时就会影响发展进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多时候是相互交织的,如果不加以防范,就可能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