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发挥两个优势实现有机融合 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胡徐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10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有效加强党的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结合上,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为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一、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我认为,国有企业建立的公司法人治理体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必须在全面加强企业党建的前提下,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制度的创新。习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廓清了理论迷雾,回答了实践难题,深刻阐明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不要党的领导、怎样加强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问题,站位高、方向明、点穴准,是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国有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所谓抓住事物的根本,就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从“实”处求“是”。从坚持中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比重不断变化,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十九大最新修订的党章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的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这一修改意见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脉相承,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中国方案”。因此,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既不能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照搬照抄全盘西化,关键是要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用中国智慧拿出中国方案,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在哪里?总书记开宗明义,指出了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重要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因此,领导一切的党必须要牢牢抓住国有企业,国企不能没有党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国有企业的定位和实际,要求我们必须不但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国有企业承担的历史责任和突出贡献,也雄辩地说明,党的领导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应有之义。

  从政治上看,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力量,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在重大工程和科技创新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许多重点领域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大家耳熟能详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C919大飞机,央企都在其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有些是央企直接承担的。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国有企业的布局更加优化、优势更加集中。比如新成立了中国航发集团,补齐航空发动机制造的短板,全力打造航空领域的“中国心”。许多投资大、风险大、收益薄、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国防科技、灾害防治、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建设和项目都是国企扛起来的。

  从经济上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居于主导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16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32万亿,所有者权益45万亿;其中,央企资产总额已超过53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年底可以达到55万亿元,五年将近翻了一番。从企业效益来看,五年来仅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4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30%还要多。今年有48家央企进入了世界500强,几乎占到央企总数的一半。2016年,央企创造的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8.2%,上缴税费和收益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2%。可以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因此,必须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国有企业各方利益的一致。通过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方向,统筹大局,将企业经营目标、经营管理者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职工利益统一起来,在做大国民经济“蛋糕”的新的伟大事业中发展壮大企业自身,实现多方共赢,最终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必须坚持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两个“一以贯之”并列,意在表明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关系。二者的有机融合,能够保证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提升效率增强活力的同时,保持和发挥政治优势,有效化解发展弊端、不断校准发展目标,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真正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和效率,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到国有企业,肩负着“更好体现和坚持”与“进一步探索”双重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必须着力在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下真功夫,见真实效。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必须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方法论,国企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必须尽快在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问题导向。历史的看,无论是加强企业党的建设,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中央的要求都是一贯的、明确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因缺乏组织制度保障和明确理论指导,企业党建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头沉”的问题,往往顾此失彼而有所偏废。在实践中,党在国有企业的领导作用在改革探索中也有个不断演变的过程。1956年到1984年改革开放以前,是革委会领导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基本上是党组织成为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领导决策中心,党组织是包揽生产经营一切事务。1984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国企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确立了厂长经理的经营中心地位。1989年后,厂长经理是经营中心,党委是政治核心。1993年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又历经企业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两个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在:国有企业初步成为市场主体,总体上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公司制企业普遍建立了以董事会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中央企业建立了国有独资企业规范董事会试点,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框架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存在“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企业党的建设存在虚化、淡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国有企业中管党治党不够严;一些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形成;国有大型企业母公司层面公司制改革滞后;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企业领导人员选聘和管理市场化程度不够;三项制度改革很不到位,等等。

  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除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局限,还在于党组织和公司治理层面的定位不准确、责权不明确。西方的企业法人治理与党的组织体系运作是不同的两种组织运行模式,西方现代治理结构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冲突”形成制衡,其设计原则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监督权的分离,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党组织的核心思想是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是通过思想、组织方式实现对“人”的管理。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唯一的也是最高目标,在利益动机的驱使下,董事会要选择和聘用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通过委托-授权的的形式托管企业经营的具体事务,而经理人则要努力完成董事会的“契约”,甚至超额完成经营指标,来获取职业报酬和声誉。而党组织主要任务是要落实党的纲领、政策和政策主张,在新时期党的领导地位更加明确以后,要求企业党组织更好地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做好宣传动员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国有企业承担起经济责任,也更好地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因此,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与董事会为中心环节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有机和有效地融合,还需要在公司运作的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主张,提出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企业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融合,他2015年7月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

  三、探索企业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论述,可以说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要求,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论述的深化和提炼,坚持了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党建有机融合在现代公司制之中,是建设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时代要求。企业党建工作要写入章程,党组织要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关键是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真正形成各有侧重、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决策、协调和监督的制衡机制。关键是把管党治党的责任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国有企业党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融合。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面统筹和制度保证,做到三个“推进”、三个“落实”、三个“保障”。

  (一)三个推进:

  一是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重点是推进党委和董事会的建设,在公司制的治理关系中,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的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而关系企业政治方向和重大战略性的决策,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事关方向和全局的事项上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承担起国有企业特殊使命和改革方向的重要职责,例如企业的经营方针、中长期规划、年度预决算事项、重要的规则制度等等,须经党委讨论把关,并负责监督经理层的执行落实,提出考核奖惩意见。从而保证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的发挥。

  二是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管干部,但党管干部管什么?首先要管全局性、长期性和方向性的选人用人制度,管领导班子这个“关键的少数”,管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在党管干部方面,要将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公司治理中各层面的选人用人权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面实行不同的选人用人方式,但党组织的考察、监督、评价必须贯彻企业选人用人的始终。适应市场需要,要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企业经理层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但这个责任体系是与企业党建责任是贯通一致的,其根本目标,就是要看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体而言,党委政治方向把关和用人导向的把控,负责人才规划的审定、用人标准的确定、政治审查等,行使否决权和监督权,而不干预公司治理层级的具体用人权。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干部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组成方式,企业干部的管理可以有不同管理权责。比如中央企业的领导班子是由上级党组织考核和推荐的,依据公司治理的要求依法履行任免程序。可以探索董事会层面的领导人员由上级组织选任,试点董事会选聘职业经理人担任经理层成员,并进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党组织考察同意后,经理层则依法拥有企业的用人权、分配权。

  三是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分配制度逐步完善。在现有生产力发展阶段,体现劳动报酬的薪酬分配还是落实劳动者权责与利益的主要方式。落实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权,符合国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要兼顾激励与约束、效率与公平,还要体现企业的一般规律和国有企业的特点,总的来说要国有企业要形成以效益导向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在全员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实行分配和奖惩机制。党委要管薪酬的分配制度、总额管理、上下限度以及特殊人员的救助分配,公司治理层面则主要依据经营目标责任体系的要求建立分配制度和决定分配事项。在企业领导人员这个关键环节,宜实行差异化的薪酬分配,对党组织任命的企业领导人员(决策层),按照有关干部管理权限和考核办法,实行总体控制与绩效挂钩的年薪制(目前实行的是基薪+绩效+任期激励),而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经理层),则宜实行市场化年薪分配机制,并要探索多种方式实行中长期激励。

  (二)三个“落实”:

  一是要组织落实。总书记讲话的关键一点,是保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而不是在实践中将企业政治建设和经营工作割裂开来,区分经营中心和政治核心,形成内部的责权重叠交叉、揽权塞责的局面,而是在一个核心的前提下,组织上分立设置,人员上交叉任职,职责上明确边界,即同步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和公司治理的组织架构。既保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又能把技术经济的决策事项交给企业法人,按照市场要求和运行规律进行运营管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公司制企业必需建立相应的公司治理各组织层面,并承担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同时,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将党建工作总体上纳入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这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党在国有企业中发挥作用组织化、具体化。

  二是要制度落实。一个科学完善的体系,要有健全的组织,还要有运行的体系。组织解决权力责任的边界问题,流程解决权利责任的次序问题。钻石和石墨都是碳结构,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完全不同性状的物质。在决策层面,党委会是董事会和经理会的前置程序,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先由党委集体讨论,这就通过建立制度和工作规范,在不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权和经理班子的自主经营权的前提下,党委会前置性地履行责任;在决策事项上,党委会主要是政治方向的把关,党委会否决的,不能进入公司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党委会通过的,只是放了“路条”,技术经济性的论证还要通过公司法人的决策流程。分立、前置的组织运作从制度上解决了是不是重复决策、决策有没有冲突的问题,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能,要求党组织主要行使否决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这与企业经营事项的决策次序上有先后、对象上有侧重,从而保证了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落到实处,明确了党组织在企业经营的各环节的权利、责任、具体工作程序以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

  三是要人员落实。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一个创举。将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和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承认“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人才,但首先要符合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和条件,尤其是“一把手”的选用,要政治家和企业家兼而有之。《深化改革意见》提出,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经理层成员和党组织领导成员适度交叉任职,党委书记原则上兼任董事长,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这一制度设计符合公司制决策层和执行层分开的法理,而董事长与党委书记“一肩挑”又便于原则性、方向性重大决策的把握和统筹。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企业党委与董事会是高度重合的,承担着国有企业政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又是国有资产“守夜人”、国有企业的“当家人”。而经理层和企业各层次的重要骨干,则是企业运作市场化配置的人力资源。形成按照市场化的体制机制要求构架组织,但要保障以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体的结构。

  (三)三个保障: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党建的产权制度保障。产权是企业激励的源动力,公司制股份制是十九大报告提出“产权有效激励”的有效实现方式。股权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集团母公司的改制是国有企业建立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最后一公里”,集团母公司在转换机制中的具有引领贯通和重要示范作用。因此必需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的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还要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有条件的集团整体上市,从产权角度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约束。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宜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化、股权流动市场化。股权多元化是现代公司制规范股东行为、形成有效约束的基础,同时,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则下,国有资本会独资、控股或占有相对控股地位,甚至实行国家特殊管理股(金股)的制度,也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

  二是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系。这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各治理层面和党组织职能到位的体系保障。之前的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主管或出资人管得过多、管理下沉造成的,管理层级的多层叠加,出资人管人管事管资本,与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权、自主经营权有交叉相冲突,造成了企业治理层面的责权不落实、作为不主动。改革指导意见要求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实现职能转变,建立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将出资人的职能委托至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企业自主经营的决策事项归位于企业,有助于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科学界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使各公司治理机构的权责明晰,也使企业党组织的监督保障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培育和发展专业化董事和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这是落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人才保障。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来自于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目前。国有企业经营所涉及一切资源包括土地、原材料、设备、技术以及普通劳动力等资源,都实现了市场化的配置,与其他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处在平等的法律和市场地位,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业已形成。但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最大的短板是培育企业家资源的制度保障,包括专业性董事和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的发育不充分、激励不足,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也是制约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关键。新加坡淡马锡集团的国有资产连续二十多年保持了18%以上的高回报率,关键在于坚持延揽声誉卓著的职业企业家担任董事会成员,聘用全球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甚至在其董事会成员中也没有一位出资人(财政部)委派的董事,可以说是运用信任-委托体制成功进行公司治理的典范。优秀的企业经理人是最稀缺的资源,宜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建立起国有企业经理人培养选拔、考核评价、奖惩激励、交流使用的体系。党组织负责政治审核、执行监督,而经营能力则交由市场评价。中央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就需要培育企业家成长的制度土壤,需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成功、重视信誉的社会环境。

  四、新的时代使命要求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做合格国企带头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习近平强调,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国企党建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定盘针”的领导地位,明确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任务,对国企领导干部给予了莫大信任,寄予了殷切希望。他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是党执政集团的组成部分,当然也适应这一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而要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任务,必须全面提升“思想力、领导力、执行力”。

  思想力是在把方向上不偏离。坚定政治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提升战略思维的能力。要牢牢确立起“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结合企业实际和自身分管投身国企党建工作。把方向,就要在坚持党的领导要在发挥核心作用上下功夫。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把握国有企业政治方向、管理战略大局、指导政策执行、保障工作落实的必然选择。

  领导力是在管大局中有担当。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企业党的领导干部要发挥核心作用,在加强党建和引领企业发展中起到“关键少数”的作用,治企有方、兴企有为,在指导企业在分析各种形势、制定发展战略、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凝聚各方共识力量上有政治定力、经营能力和协调调动各种资源达成目标的推动力、号召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国有企业在决胜小康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应有的担当,在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执行力是在保落实上见真章。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在贯彻中央的精神、完成上级的要求上见实效,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打铁先要自己硬,执行力首先体现在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从严把握、从我做起。国企的领导干部首先是党的干部,要坚守理想信念的“魂”,深植“以人民为本”的根,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牢记“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警训,从分管工作管起、从每件小事做起,通过排查梳理问题清单,实施销号管理,在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把党员领导干部的使命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在行动中。提高执行力,不是要每件事情上亲力亲为、一抓到底,而是要提高企业领导的统筹能力、推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协调各方资源上下功夫,在整合团队力量上做文章。要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独特优势,发扬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传统,提高领导水平,坚持公平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任务目标的达成能力作为检验执行力的标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中央企业是党员比例最高的领域之一。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而言,“一岗双责”,首先应该是党的领导干部。因此,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把握好国有企业的政治使命与经营责任的一致性,体现好为企业职工利益和社会责任担当的一致性,谋划好企业长远发展和短期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确保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举旗定向,为全面完成新时期党的目标任务承担使命担当,作出应有贡献。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11日 19:0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