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穿透历史的“宣言”:从布鲁塞尔到北京

——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布鲁塞尔大广场一角,坐落着一家名为“天鹅之家”的饭店,因其大门正上方的一只白色天鹅雕像而得名,这就是马克思当年撰写《共产党宣言》的地方。饭店的外墙上悬挂着一张铭牌,上面写道:“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住在布鲁塞尔,他曾跟德意志工人协会和民主协会一起在这里欢度1847~1848年的新年之夜”。走进餐厅往左手边看,那里还留着一张桌椅,静静地述说着170年前这段改变世界的历史。

  (一)

  1845年2月,马克思从巴黎流亡到布鲁塞尔,在这里度过了3年的时间。在这3年里,他与终生不渝的战友恩格斯写下了彪炳史册的文字《共产党宣言》,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当时,马克思的经济状况窘迫极了,他有长女珍妮需要抚养,而此时妻子燕妮已身怀六甲,二女儿劳拉不久将呱呱坠地。几乎身无分文的马克思一家时常因交不起房租而搬家,仅居住的地方就辗转了七八处,最终在一栋小楼里栖身。这栋位于布鲁塞尔市伊克塞尔区让·达登街(Rue Jean D'Ardenne)50号的普通居民楼外墙上,如今留下了一块小牌子:1846-1848年马克思在这里居住。

  马克思到布鲁塞尔不久,终生不渝的战友恩格斯便于1845年4月投奔了过来。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影响这两位革命战友的激情,他们一见面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夜以继日地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接着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在巴黎、伦敦、汉堡、莱比锡等地设立了支部,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进行了准备。1847年,他们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6月改组同盟并将其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需要一份纲领,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德文)诞生了。1848年2月,《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照亮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第一次向人们明确展示了一种科学,一种可以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分析和对阶级社会的观察,马克思和恩格斯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且论证了共产主义这一远大图景的合理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终将带来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自此,一种奠定在科学实践观上的全新哲学与旧的哲学划清了界限,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现实的任务也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

  《宣言》发表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史,就是一部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史,一部无产阶级运用科学理论改变自身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史。

  《宣言》发表之际,正是1848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运动如火如荼之时,这场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抗争,恰好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试验的场所。随着革命的进行,1848年6月,《共产党宣言》法文版在巴黎刊行;1848年底,瑞典文版在斯德哥尔摩刊行;1850年6-11月,首个英译本以连载形式在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发表……在风起云涌的欧洲革命中,《共产党宣言》犹如一面旗帜,引领着无产阶级联合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君权独裁、打破套在身上的沉重枷锁。经过欧洲革命的试验,马克思主义不仅验证了它的真理性,而且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也得到了深入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结束后系统总结了1848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写下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作品,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国家理论。1869年,巴枯宁翻译的俄文版在日内瓦首次刊行;1872年6月,新的德文版在莱比锡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写了序言;1871年,三个不同版本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1882年,普列汉诺夫翻译的俄文版在日内瓦刊行,纠正了巴枯宁版本中的许多错误,马恩为该版本提写了序言;1886年,西班牙文版首次刊发在马德里《社会主义者报》上……《宣言》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来。

  在被介绍到中国之前,《共产党宣言》已经用30多种语言出版了300多种版本。1899年,一位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与中国作家蔡尔康在上海的《万国公报》上发表了题为《大同学》的文章,文中首次提到了马克思的名字并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部分思想观点。随着民主革命的兴起,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在《民报》《译书汇编》《近世社会主义》《德意志革命家小传》等书报上介绍《共产党宣言》及其主要观点。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作了简要介绍。1903年3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赵必振翻译的日本人福井准造所著《近世社会主义》一书,书中多次提到《共产党宣言》并称其为“一大雄篇”。1908年1月,《天义报》最早刊发了上海译者民鸣根据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文译本。自此,马克思主义这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开始了在中国大地的“徘徊”,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1919年4月,陈独秀主编的《每周评论》第16期发表了介绍《共产党宣言》的文章。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在其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作了比较系统而简明的介绍。1920年2月下旬,年仅29岁的陈望道受《星期评论》主编人戴季陶、沈玄庐、李汉俊委托,开始潜心研究和翻译《共产党宣言》。在阴冷逼仄的阁楼上,年轻的陈望道克服重重困难、蘸着墨汁啃冰冷的馒头,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把这部《共产党宣言》全部翻译出来了。“信仰的味道是甜的”,1920年8月,封面印有马克思肖像、上端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该书一经问世,立刻引起极大反响,广大进步知识分子竞相购买,很快销售一空。一个月后再版1000册,仍然很快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陈望道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已重印达17版之多。

  《共产党宣言》为苦苦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进分子赋予全新的信仰,从此舍身求法和为民请命的人,不再是为封建帝王的家谱作注的孤独烈士,他们把个人命运与无产阶级进而与全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先进的思想唤醒群众、引导群众、武装群众,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三)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翻开最新一版《共产党宣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为其在各国出版撰写的7篇序言。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两位伟人在宣言发表后近半个世纪内,不断向世人传达着他们的重要观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170年后,新的思想引领新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身处意气风发的新时代,耳边回响着170年前穿透历史的声音。从《共产党宣言》到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初心不改。1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脉络,同时又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回应新的时代声音,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篇章,这是我们的根和魂。

  我们做人做事都要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南。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杨雷萍)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5日 10:2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