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钟扬的“博物馆奇妙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播种未来·钟扬的小故事】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自然博物馆和大家做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夜晚演讲。我大概算是对自然博物馆最熟悉的教授之一吧。他们经常开玩笑说,钟老师夜晚来,闭着眼睛也可以走。本来是开玩笑的话,结果今天晚上真的要闭着眼睛。一会儿我要带着大家走,并且要把灯关掉,这对我们大家都是个挑战……”

  201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夜幕降临,上海自然博物馆地下二层中庭,在巨大的马门溪龙骨架下,钟扬神采飞扬地开始了他的科普讲座。憨厚的笑声,两湖人特有的诙谐语调,连珠的妙语,他在现场收获无数科学“粉丝”。随后,在手电筒的光照中,他领着观众走进展厅,体验了一场神秘生动的“博物馆奇妙夜”。

  这只是他一年若干场公益科普讲座中的一场。这也只是他和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17年情缘中的一个夜晚。

  他深度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在上海科技馆展览设计部主任鲍其泂的记忆里,17年来,钟扬总是时不时出现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有时是展区,有时是会议室。“每次来,他都带着特定的任务,有时是评审专家,有时是科学顾问,有时是科普活动主讲人,有时是标本捐赠人。不管是哪种角色,他都游刃有余。不管有多忙,只要我们找他,他几乎有求必应。”鲍其泂说。

  他的学生、如今已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的赵佳媛至今难忘,在自然博物馆工地上扬起的灰尘里,钟老师背着他硕大的双肩包,大笑着快步走来。出差刚回到上海,一下飞机,他就赶到自然博物馆跟大家讨论。

  走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很难想象,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这些看得见的文字,只是他和团队工作量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赵佳媛说,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老师沉重的双肩包内,总有图文初稿的打印版,上面是他或工整或凌乱的字迹,有时伏案修改,有时就在车上批注。即便如此字斟句酌的图文,也很可能在下一次讨论中因为有了新的角度和知识点而被推翻重来。

  《金合欢的“蜜与剑”》《五光十色的酒》,用一张美丽的树形图诠释“生物一家亲”……从标题、文字到配图,每处都能看出撰写者的小心思。2014年“五一”假期,他还特意赶去加班修改图文版,一直讨论到晚上,直到他的两个儿子来找爸爸,馆里的工作人员才知道那天是他的50岁生日。

  其实,他已度过了很多个“博物馆奇妙夜”,他也给无数的孩子带去了“博物馆奇妙夜”。

  石头会不会开花?蓝莓和草莓是亲戚吗?爬山虎是怎么爬墙的?这是他给科普公众号录制的《植物家族历险记》音频故事,每周分享一个植物小故事。这些故事多半是他深夜在办公室录制的。

  2017年9月他最后一次出差前,学生边珍处理了最新一期的录音。如今,原定52期的节目,永远停在了第48期。

  有人问钟扬:“你一个大教授,干吗花这么多时间给科普?”钟扬回答:“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是要从小培养的,现在让他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他还说,“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事业,科学家的特质就是从中提取欢乐,然后把科学和欢乐一起带给大家。”

   (记者 颜维琦)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30日 10:5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