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共产党员网和求是网联合推出的十九大代表系列访谈。今天走进演播室的这位嘉宾,是我国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设计师,同时也是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的副总工程师姜妍。欢迎姜妍,欢迎您!
姜妍:您好。
解说:
她是女强人,从业二十年主导、参与设计的压缩机400余台,打破国际技术垄断设计出我国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
她是追梦者,励志报国钻研重大装备制造,问鼎世界石化行业设计技术高峰。
她就是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
主持人:十九大过去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您作为一名十九大代表在这半年多都做了哪些工作?
姜妍:十九大报告不仅仅给我们描绘了祖国未来的美好蓝图,其中许多内容也跟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十九大报告当中与我工作相关、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阶段发展。所以对于我的产品来说,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前两年主要做的诸如要攻克多少个“山头”、提升多少核心技术的工作,现在需要的是高效的、优质的、稳定运行的产品。以前我们更多注重的是硬实力的提升,现在我们更多注重的是软实力的提升。未来我们的产品要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都要突飞猛进,有更多的产品研发才是真正地去践行十九大精神。
主持人:说到您所在的这个领域,其实有很多普通的观众朋友们可能未必了解乙烯压缩机。先请您用简短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一下,它和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是紧密相连的?
姜妍:乙烯工业代表着国家生产力的一个层面。包括我们身上穿的化纤的衣服、还有一些皮革、塑料等等这些都来自于乙烯。如果把生产乙烯的整个大装置比作是一个人体的话,那我们的压缩机就是人的心脏。我们的压缩机就是在这个装置当中提供动力设备的一个核心的设备。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在您所在的领域有一句行话叫做:“乙烯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乙烯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虽然是一句行话,但是却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您和您的团队研发了我国首台百万吨级的乙烯压缩机,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任何的经验可考,没有任何的数据可以作为资料给您提供一些参数。这么难的情况下,我们是怎么想到一定要做这件事的?
姜妍:乙烯压缩机在我们整个工业装置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我们去参观一个跟我们相似的企业,参观时前面有一个领路的人,后面还有一个陪同的人。但这并不是对我们的热情,而是是像防贼一样防着我们。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如果不能做到国产的话,国外要什么样的价钱、要求什么样的周期,我们中国人都得承受。有一次去我们的一个用户现场,用户和我说他们要换一个备件,如果买我们的可能相当于买一个轮胎,如果要买国外的就相当于买一台轿车,这就是差距。要想打破这种差距,要想使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我们只有研发出我们自己的乙烯压缩机我们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解说:乙烯压缩机,被认为是乙烯工业的心脏。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更代表着石化装备的最高水准。长期以来,大型乙烯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被少数几个国家垄断。2006年,我国决定建设三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沈鼓集团承担了为这三个项目研制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的任务。担子落在曾主导设计我国第一台45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女工程师姜妍身上。从那时起,姜妍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奔波于国内各大炼化厂采集数据。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2月,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在沈鼓集团总装车间试车成功,结束了长期以来大型乙烯压缩机依赖进口的历史。
主持人:您带的这个团队一共有多少人?
姜妍:我们的团队不到4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队伍。
主持人:这么年轻的一支队伍接手了这么重要的一个任务,当时是怎么考量的?
姜妍:没有退路。我们国家想做国产化,我们就是这样的团队,我们只有这样的条件,我们面临这样艰巨的任务。但我们真的是只能向前,没有退后的余地,就是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它国产化。
主持人:您刚刚其实提了很多的难题,让您说一件在攻克技术过程当中最难的事儿是什么?
姜妍:压缩机是一个高速旋转的机械,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比如说我们这个压缩机它的转速每一分钟都在几千转甚至上万转,但转起来要求振动的幅值又不能超过25.4微米,这是四分之一头发丝的长度。在这个过程当中,按照我们最开始的设计,我们觉得做得已经很完美。不管是从材料上、结构上,还是在厂内试运行的时候,都是优质产品,振动幅值都不超过15微米。但是到用户现场,经历零下102度低温的时候,机组发生严重的振动,用户开不起来机器,每天损失上百万上千万元。而我们只有这一个设备,所以必须要开起来。我们只有二十天的时间去解决问题,只能想各种方案去实验去解决。因为第一次出现的失败,第二次我们整改的过程中,我第一天晚上整夜没睡。第二天晚上收到我同事的短信,他告诉我说,姜姐,现在我们现场又和上回一样了。这时我马上就清醒了,以为跟上回出现的问题一模一样,就给我同事发了个短信,我说那看来我们国家做不了乙烯压缩机了。他又给我回了个短信告诉我,说是温度和压力和上回是一样了,但是机组的振幅还是非常好的!我的情绪这才由低落转为兴奋。所以在2010年的1月8号第二次的整改方案之后,机组在现场一直运行得非常好。
主持人:您刚刚讲了一句话,说您同事给您发了一个信息,然后您回了一句说,看来我们国家真的做不了百万吨级的乙烯压缩机。我想当时您心里的那种沮丧、失落、难过是外人不能够体会的。在那二十多天的时候,您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您的团队也一定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有很多人一定想,这事儿我们放弃吧,我们可能真的不行。一定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我特别想知道,您当时的内心的这些挣扎是什么样的?包括您怎么去稳定这些团队的心,让他们觉得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能够解决?
姜妍:正因为在我们国企这个平台下,即使出现各种问题,还有领导帮我们把关评审,还有团队一起去想办法、想方案、想措施。所以这样的结果是在整个团队智慧下才完成的。
主持人:所以越是在关键的时刻,组织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就越能够凸显它的作用。
解说:
在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设计过程中,姜妍创造的转子结构,使沈鼓的特低温压缩机设计技术实现了历史飞跃。依靠这一创新,她所在的沈鼓集团签订了近三十亿元的合同。其实1997年姜妍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沈鼓集团时,她只是一名普通技术工人。转向压缩机研究后,她凭借一腔热血和惊人的毅力,虚心向前辈们请教,认真记录琢磨设备的每个细节,逐渐从一名压缩机设计领域的“门外汉”,成长为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的压缩机专家。
主持人:其实您整个研发的过程当中非常能够恰切地体现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工匠精神。但是您可能在做这件事儿的时候并没有对这样一个名词有很深刻的定义。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您觉得我们大家应该怎样理解工匠精神?
姜妍:首先要对我们这个工作有一份热爱,因为你只有全心地投入、有这份热爱,你才能把你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智慧投入进去。再就是执着,比如说我们作为技术人员,作为机械的设计者,首先要坐得住板凳,眼睛要盯得住电脑。有这种热爱、有这份执着,再有这个平台,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工匠精神。
主持人:其实我们说工匠精神它的根基、它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您的这个研发,不仅仅是体现了精益求精,更多体现了创新。十九大报告当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提创新,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一名亲历者,您怎么理解创新?
姜妍:创新对于我们工作是贯彻始终的。当然这种创新也不是没有根基的,我们还要有传承。因为我们不可能像在空中楼阁一样无中生有般创新,我们一定会传承原来的技术。我们每一台机器都是单一定制式的设计,第二台比第一台要有进步,第三台比第二台还要有进步,然后才能使产品不断地提升。同时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到了创新我们才能超越。对于国外产品来说我们更多的是跟跑,通过创新才能达到并跑,然后我们再度创新才能实现领跑。
主持人:创新也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在提升的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手段。那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在您的工作领域上,您有哪些创新的安排、创新的计划?
姜妍:我们前些年做得工作更多的是核心技术的攻破。比如说机组2009年开始做,要怎么运行、性能上怎么达标,这是我的目标。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细节上的进步。还有一个就是合作。以前我们更多地注重自身的提升,没有注重配套的整体提升。现在更要注重整体的、配套上的提升,使我们的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工业品”能到“工艺品”,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创新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就像您所说的,从传承到发展、从创新到卓越,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希望您和您的团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具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的国有机械,让我们在世界的工业当中更加扬眉吐气!
延伸阅读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