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微视频:从黄土地走来的人民领袖

微信扫一扫 ×

  “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的轨迹。”

  ——习近平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也是习近平魂牵梦绕的地方。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一个遥远的、人生地不熟的小山村——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

  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从一个中学生到自力更生的农民,巨大的转变,带给习近平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真挚为民的情怀】

  从起初的格格不入,“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到后来向群众学习,和群众融为一体,习近平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白天,他和农民们一起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

  晚上,他就给来串门的村民讲古今,讲《三国》、《水浒》、《红楼梦》……在陕北农村的摸爬滚打,锤炼了习近平顽强的意志品质,也铸就了他为民造福的初心。“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带头实干的作风】

  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习近平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真正融入了这个小山村,并且获得了村民的信任,被推选为大队书记。

  他带领村民打坝淤地,挖水井,成立代销店,办铁业社、缝纫社,还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短短两年时间,梁家河成了远近闻名的好村子。

  【矢志不渝的信念】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上清华大学,离开了梁家河。7年时间,黄土高原锻炼了习近平坚毅的品质,也让他深刻领悟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

  1979年,习近平从清华大学毕业,进入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3年后,他主动要求去地方锻炼,来到离北京300公里的河北正定,开始了从政之路。经历了县、市、省、中央每一个层级的历练,习近平成为当今世界唯一一位从农民一步步做到国家元首的大国领导人。

点击收听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

(央视网提供)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1日 15:23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