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共江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核心要点:

  中国人民在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选择社会主义,从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开辟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政治方向,是铸就“四个自信”的伟力之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我们要牢固树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勇气,着力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切实提高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中共江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组织学习原文原著,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自觉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努力回答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四个走出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从改革开放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溯到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华民族史,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民族基因和实践基础。

  在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选择社会主义。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国向何处去?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时代课题。为回答这一时代之问,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都无力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历史昭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解决了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才最终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信仰。

  从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在学习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为了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之路,我们的探索艰难坎坷,但取得的成果极其宝贵,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与理论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接续奋斗、接力探索中取得的宝贵成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从开辟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今天,人类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更强劲的时代潮流,同时各种全球性风险与挑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西方中心论”的难以为继,使建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新秩序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党中央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从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出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实践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科学指引,又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得以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从党的十三大起,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标题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词,并围绕这一主题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再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报告主题词。中国共产党人40年矢志不渝,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必将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走向深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政治方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面对国内外对姓“社”姓“资”的质疑,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他告诫我们:“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后,国内外舆论中不时出现鼓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错误论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铸就“四个自信”的伟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铸就“四个自信”的伟力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我们要牢固树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勇气,着力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切实提高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牢固树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勇气。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发展的科学、发展的真理,与时俱进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断创新发展,源于其自身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守正出新”体现了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方面: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最好的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牢固树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勇气,就要坚定“四个自信”,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中国元素,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注入强大的实践动能。

  着力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党的十九大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机遇新挑战,同时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提出了新要求。从世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仍处于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从国情看,虽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推进改革。从党情看,“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需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切实提高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践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他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真抓实干,在提高“六个水平”上下功夫。坚持全面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提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水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平;坚持全面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展望未来,我们要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托,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江苏“强富美高”建设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6日 15:28 来源:求是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