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我们向群众承诺——记陕西安塞侯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杨丰岐是陕西省安塞县侯沟门村党支部书记,侯沟门村是党员承诺制的红色发源地,村党支部把有能力的党员、中心户选出来,让他们带动一部分党员,然后党员再联系群众,这样便于党支部和村委会和群众的联系,或者起模范带头的作用。

  向总书记汇报“步步高”

  2006年除夕,胡锦涛总书记和侯沟门村乡亲们一起扭秧歌、过大年。虽然时过一年,但乡亲们清晰记着总书记一边炸年糕,一边同大伙拉家常时说“生活也要像年糕一样,要步步提高”的幸福场景。

  这一年,他们心怀喜悦,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步步再登高,人均纯收入超过4800元。新增大棚52座,新修灌溉渠5公里,新修基本农田310亩……

  侯沟门村的乡亲们决定写信给总书记,欣喜地报告去年的收成:村党支部和党员承诺的事全兑现了!

  这封报喜信,侯沟门乡亲们用汗水写了整整一年。

  侯沟门是安塞县有名的黄瓜专业村,往年腊月正是大家卖黄瓜最忙的时候,可2007年1月20日,村里十几个大户和村干部都放下手中的活,赶到村支部办公室——从早上10时到下午3时,顾不上吃午饭,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给总书记写起信来。草稿打好了,村上会计杨丰友用他的一手好字,把侯沟门村人的深情厚意工工整整地誊到信纸上。

  2007年1月25日,一个消息让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又一次沸腾了。

  “总书记给咱村回信了!”

  总书记的回信飞到了村里,乡亲们围在一起读起来。

  “祝乡亲们新春快乐、生活美满、阖家幸福。”总书记一如既往的祝福与期待,让大家心里很温暖。

  细心的人还扳指头算日子:“总书记五天就给咱们回了信……”

  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不会忘记,2006年总书记在村上过大年时,曾提出要让农民的生活节节高,就是不但要吃饱穿暖,还要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而在这次复信中,总书记又提出,村党支部要带领乡亲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不断改变家乡面貌,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安塞,意为安定边塞之意,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安史之乱期间,杜甫途经安塞,写下了“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的诗句,反映了当时的荒凉。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斯诺从延安到保安途经安塞,这里仍十分荒凉。他写道:“从地图上看来,安塞是一个大城,实际上则很小,徒有空墙。街上阒无人迹,到处都是断垣残壁。”长期的战乱,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产方式落后,广种薄收,收入低下,生活极端贫困。

  “安塞这边山沟里土地很少,像侯沟门村这样有块平地,很珍贵,我们管这里叫杏子川,一马平川的川”。对于生育自己的土地,杨丰岐向人介绍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无限热爱。不过,他明白,想让农民生活步步高,就要把村里经济搞上去。这是他必须跨过的坎。

  侯沟门村原是贫困村,没什么资源,种的是玉米之类大田作物,生产效益低,真正有变化还在1993年搞蔬菜大棚以后。那年,侯沟门村从山东寿光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先在几户中试验,成功了向全村推。很快,村里一半以上农户都建起大棚种黄瓜,棚均收入1.2万元,不少人因此富起来。

  不过,大棚种黄瓜,收入再想“节节高”,困难还不少。头一个就是用水难。在村公路边,有一条1958年修好的水渠,从杏子河自流引水,群众称为杏子渠。但是经过50年的使用,这条水渠早已伤痕累累,再加上村里大棚菜不断增加,又要保证农业用水,不堪重负。

  杨丰歧带着村支部一帮人几经努力,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万多元,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新打三眼大口水井,铺设电脑程控自动式供水管网,又重修了杏子渠。维修后的杏子渠,水流畅通,不仅解决全村饮水难,而且解决了大棚用水难,打破村民们增收的一个瓶颈,乡亲们高兴地把杏子渠改叫“幸福渠”。

    大棚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长期种粮的侯沟门村人一时难以掌握,直接影响了收入。杨丰歧组织菜农到山东寿光三元朱村取经,并与其结成友好村,建立蔬菜技术长期合作关系,引进秸秆生物发酵、植物疫苗防治病虫害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村里大棚增产两成。他还以“支部组织、合作社运作、农民入股”的方式,建起仓储1000吨果蔬产品的气调库,增加了蔬菜、苹果的附加值。

  经过十几年发展,侯沟门村大棚从4棚增加到405棚,由于长期种植,近两年接连出现问题:棚体老化、土壤板结、病虫害增多……而农民靠大棚菜收入颇丰,不愿再投入改造大棚。杨丰歧动员36名党员带头改造旧棚。改造后,棚均收入提高2500元,达到9000元。眼见为实,村民们纷纷跟进,对所有大棚全部进行错位式改造,并安装了自动卷帘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村上开始对蔬菜大棚进行整体改造时,村干部一家一家入户动员,党支部还千方百计争取扶贫贷款5万元,帮助52户村民率先建起了新棚。利用原有大棚的材料,每个新棚农民只需投入5000元,每年就能增收3000元。当年,全村的黄瓜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仅此一项就人均增收5200元。因为大棚黄瓜给力,村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300元。

  为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杨丰歧从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做起,建立“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村民”的服务网络,党支部选择有能力、觉悟高的6名党员作为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5—7名党员,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建工作组织员、产业开发指导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新农村建设示范员,再由党员分头联系全体村民。

  此项举措使党员的作用从自愿随意向制度约束转变,由零星分散向集中综合转变,由临时突击向长期坚持转变,实现了解决农村矛盾纠纷零时差、零距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源头上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为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村党支部整合村活动场所、卫生室及计划生育等服务设施,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服务中心里设有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农业科技信息站、侯沟门村网站,村民可以随时了解政策法规,学习致富技术,掌握市场动态。在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村民可以阅读党报党刊、科技书籍,查找需要的资料信息。村里新建了高标准的计划生育服务室和医疗卫生室,配备了卫生员,全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兑现承诺用行动

  “生产发展的领路人,生活富裕的实现人,乡风文明的带头人,村容整洁的引导人、,民主的践行人”……侯沟门村党支部创造并实现的党员承诺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几年过去了,在杨丰歧的带领下,村里党员对群众的承诺更多了。22名党员的承诺全部写在村口黑板报上。

  杨丰岐承诺:修通桃树洼和海眼塔的通村路;

  党员康海发承诺:用自己的技术帮助乡亲们种好大棚菜,带动乡亲们致富;

  党员樊明亮承诺:做好服务,帮助乡亲们销售蔬菜;

  党员张振民承诺:帮助贫困户韩忠贵一家脱贫致富……

  这些承诺如今都一一得到兑现。

  侯沟门村共有6个小组,其中桃树洼和海眼塔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成为农民致富的“瓶颈”。杨丰岐带着支部一帮人,从县上争取道路建设资金10万元,修通了这两个村的通村路,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55岁的前任书记樊明亮,发挥特长帮助村民销售蔬菜。2004年,他收购本村45吨黄瓜,拉到外地才发现价格比收购价还低。由于缺乏信息,一次赔了2万元。吃一堑长一智,回来后,他就办起蔬菜信息站,通过家里的电脑,向村民发布全国各地蔬菜销售信息,成了村里菜农的“新闻发言人”。最多时,每天他把7吨黄瓜销往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

  每到蔬菜销售旺季,就是樊明亮最忙碌的时候。天不亮,就有很多村民把黄瓜推到他家门前,等着外地客商拉走,因为这个门前市场,全村菜农足不出村就能卖掉蔬菜。

   61岁的王忠祥有些弱智,用当地话说就是“不灵醒”。一家四口靠他给村里人出点苦力生活。2006年,他的婆姨去世,家里穷得连点丧葬费都拿不出来,一时手足无措。村上的干部党员,你50元,我100元,凑了1000多元,帮王忠祥办了丧事。帮扶的党员闫军又多方协调,为王忠祥贷款修起了大棚;党员康海发义务给王忠祥讲技术、做示范;樊明亮每天收菜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忠祥。

  刘玉明,41岁。父母早年过世,留下几万元的欠账,还要供3个孩子上学,他和妻子起早贪黑,还是没法发家致富。在村里党员的帮扶下,他种了一亩黄瓜、12个西瓜棚、7个韭菜棚。2007年,他的大棚到了覆膜的关键时刻,一次性要拿出2万元现金,把他急得团团转。村上的党员干部知道后,主动借钱给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推广承诺制,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促进党员自觉履行承诺,带头发挥模范作用,全村形成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党群鱼水更亲密

  2008年 10月30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风尘仆仆来到沿河湾镇侯沟门村。

  时隔两年多再次走进侯沟门村,亲眼目睹村里的新变化,总书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向总书记汇报了村党支部在开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活动、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党员与群众联系等方面的新做法。

  “以前实行的党员承诺制现在还坚持吗?”总书记问。

  “一直在坚持。我们还扩大了承诺制实行的范围,不仅党员参加,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也要向群众作承诺。”杨丰岐回答。

  总书记赞许地说:“党员承诺制是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好形式。我们向群众作出什么承诺,就要拿实际行动去兑现自己的承诺。这样就可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就会觉得党支部、党员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总书记再次来到侯沟门村的喜讯传遍了全村,乡亲们兴高采烈地拥在路边,像见到亲人一样,激动地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走到乡亲们中间,高兴地同大家握手。

  党员康海发也站在人群里。两年前的除夕,总书记曾在他家的窑洞里同他家人一起过年。

  总书记拉着他的手笑着说:“我刚才还问呢,老康怎么不见啊?”

  见总书记这样挂念自己,康海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紧紧握着总书记的手,带着浓重的陕北口音兴奋地告诉总书记,家里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发展多种经营,去年人均收入超过了两万元。

  总书记嘱咐他说:“你是农民蔬菜技术员,一方面要带头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还要把你掌握的技术传给乡亲们,好不好?”

  “决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康海发响亮地回答。

  总书记对围拢过来的乡亲们大声说:“再次见到大家,感到格外亲切。两年前的农历除夕,我来到侯沟门村,同乡亲们一起过大年。去年春节前夕,我从你们的来信里了解到村里发生的新变化。这次来,亲眼看到村里的大棚改造了,窑洞翻新了,道路拓宽了,我特别高兴!”

  2011年7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组部授予侯沟门村党支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侯沟门村的名字再次享誉全国。

  【群众感言】

  江苏省级机关扶贫干部胡小平

  杨丰岐的事迹很感人,党员承诺有助于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出承诺就要拿实际行动去兑现。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更加密切,群众就会觉得党支部、党员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侯沟门村村民宋志刚:

  侯沟门发展这么快,离不开党员。就拿我们种大棚来说,引回来新技术用二氧化碳(施肥),一个棚比以前多增加两三千斤黄瓜,就是两三千块钱。这个技术正是在党员的带动下,一步步在侯沟门村推广开的。

  人民网一位党员网友:

  党员承诺,让我找到了党员的感觉,也让党员的先进性和优秀看得见,摸得着,这个做法好。作为共产党员,要么不说,说了就要做到!

  侯沟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小翠:

  杨书记和我们近些年来一直就在考虑怎么让村民生活过富裕了,然后怎么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我们引进了千亩的一个苹果幼园、千吨气调库、万吨生猪养殖场,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农业产业链。

  村党支部先后为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办事难”、“看病难”。“有困难找党支部,有难事找党支部,有好事告诉党支部”,如今已成为村民的习惯。

  【格言警句】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4日 10:2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