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以有力措施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管干部为什么、管什么、怎么管?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楼阳生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贯彻这一精神,刘云山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对党管干部原则作了进一步系统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管干部原则,要求我们从“党管干部为什么”、“党管干部管什么”、“党管干部怎么管”等方面,在思想上有清醒认识,在实践中有正确把握。

  认清“党管干部为什么”——用人权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执政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领导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始终摆在干部工作各项原则的首位。我们党是执政党,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削弱党管干部原则就等于削弱党的领导,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就意味放弃党的领导。通过党管干部,切实把“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干部、“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我们党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干部人事制度不管如何改革,党管干部这条根本原则决不能改,必须牢牢坚持、一以贯之。任何改革举措都应当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反之则必须坚决杜绝,这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政治底线,是避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的“定海神针”。

  明确“党管干部管什么”——管方向、管政策、管制度、管人头。党在各项工作中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但不能事无巨细、包揽一切。具体到干部工作方面,主要是通过“管方向、管政策、管制度、管人头”来贯彻好党的意志,体现好中央要求。管方向,就是坚持正确的干部路线,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形成任人唯贤、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管政策,就是根据新的实际,制定、调整和完善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政策,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使干部队伍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管制度,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工作制度,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和办法,合理设计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明确干部工作纪律,切实把选人用人权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用制度规范干部工作,切实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有序、公正公平。管人头,就是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坚持重点职位重点管理,把关到人头,管理到人头,选好、用好和管好每一位干部,确保用人质量和管理效能。

  掌握“党管干部怎么管”——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完善党管干部方式,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探索科学有效的党管干部实现途径和方法。党管干部要取得好的成效,最核心的一条是党委(党组)要掌握好在干部问题上的话语权、决定权,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从酝酿动议到民主推荐,从组织考察到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都要全程发挥主导和把关作用。要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在干部问题上必须集体主导、集体把关,领导干部的个人作用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不能独断专行,将党委(党组)的主导和把关作用异化为少数人乃至某个人说了算。同时,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是统一的。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必须在干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党委(党组)既不能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定人,成为群众的尾巴和计分的工具,也不能违背党的群众路线,在用人上搞神秘主义。在干部选拔中听取群众意见,目的是更加全面深入地考察识别干部,有利于党委(党组)在选人用人上更好地履行领导和把关责任。依靠群众、发扬民主是党管干部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依规办事的关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干部选拔和管理,是干部工作科学化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保证。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进一步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要抓好《条例》的学习培训和贯彻落实,并相应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堵塞制度漏洞,严格规范选人用人行为,不正之风才没有可乘之机,干部工作才有公信度。

选用好干部 机制很重要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郭开朗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鲜明提出要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上来,根本上要靠制度。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动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不断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让各方面好干部脱颖而出、充分涌现。

  着力构建体现真实民意的民主机制。注重发扬民主、听取民意,是我们党在干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多年来,我们逐步探索实行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制度,发扬干部工作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对克服“少数人说了算”的弊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受知情度、认识偏差、利益干扰等影响,也出现了民意失真失实的问题,使一些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正派干部不能被选拔上来。在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必须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把真实民意反映上来,确保选拔上来的干部真正得到组织认可、群众公认。要把党管干部和发扬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组织、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任中的权重和责任。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根据知情度、关联度、差异性、代表性的要求,合理确定参与推荐和测评的人员范围,特别注意听取知情人的意见。要运用好协商民主,不仅在推荐环节发扬民主,还要在酝酿动议、考察预告、沟通协商、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发扬民主,充分反映各方面民意。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把民主推荐票当作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而不是唯一依据,将得票情况和组织平时掌握情况对照起来分析,切实做到全面、历史、客观地看待干部,对于那些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得票可能不高的干部,应综合考虑、公正对待,坚决纠正唯票取人问题。

  着力构建重实干重实绩的竞争择优机制。实行竞争性选拔干部,是为了拓宽选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适度竞争是促使好干部脱颖而出的重要条件。我们讲的竞争,是干部德才的竞争、实绩的竞争,而不是简单的考试分数的竞争。如果把竞争仅仅理解为考试,搞凡提必考,甚至以分数定取舍,就会让“考试导向”冲击“干事导向”,助长干部队伍的浮躁情绪。要坚持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范围和规模,不能硬性规定竞争性选拔的频次和比例,对有合适人选且人选意见相对比较集中的,一般不必搞竞争性选拔。要科学设置资格条件和参与范围,重点体现干部“学过什么、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从源头保证人选素质。要坚持既看分数更看能力的竞争取向,把考试分数与实际能力、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任职经历与发展潜力等结合起来,全面衡量人选的“考绩”与“德绩”、口才与口碑、临场发挥与一贯表现,不以一张考卷“论英雄”。要严格人选把关,不能怕担责、图省事、走形式,谁分高就取谁、考上谁就是谁,引导干部在重实干、出实绩上竞争。

  着力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干部考察要看政绩,但这个政绩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不是片面的、单一的。实践证明,政绩考核不合理,发展方式必然不科学。现实中,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唯GDP论”考核评价机制有一定关系,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发展过程中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重显绩不重潜绩的现象。考核是“指挥棒”,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考,直接影响干部的从政行为。改进政绩考核工作,必须以促进科学发展为引领,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生态效益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产能过剩、举债情况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加强日常考核,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的政绩。湖南全省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建成全面小康的进程不可能一致,应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分类别考核,充分考虑地区、部门间差异,有针对性地出台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发展科学不科学,政绩是真是假,群众感受最深切、看得最清楚、最有评判权,要强化群众在考评中的主体作用,把群众评价与领导班子、分管领导、组织部门的评价结合起来,真正把干部政绩考准考实。

  着力构建注重实践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出台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意见、规范破格提拔干部办法等制度规定,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实践证明,对干部用当其时,就能发挥干部最大潜能。要大胆打破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的桎梏,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重经验而不迷信经验,坚持看基本素质、看工作实绩、看发展潜力,敏锐地发现人才,不失时机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让他们在最佳时期在最佳岗位上发挥最佳作用。选拔年轻干部不能为年轻而年轻,不能降格以求,要严格按政策办事、按规矩办事,对确有真才实学、比较成熟、有发展潜力的,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但必须规范破格提拔的程序标准,做到破格不降格、破格不出格。同时,干部队伍应实行老中青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

“严”字当头管干部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傅兴国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的执政思想和执政实践。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坚持严字当头、严肃吏治。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把干部管好了,管党治党才能见到成效。我们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切实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认真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等问题,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坚持严肃教育不放松。领导干部出问题,归根溯源是思想上的问题、信念上的问题。从严管理干部,首先要严肃教育,抓科学理论武装、抓理想信念教育、抓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坚定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提高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我们着力健全干部经常性党性教育机制,把从严教育贯穿于干部培训、任职谈话、考核考察各方面,建立组织部门与干部“双向约谈”制度,充分发挥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全区各级组织部门通过谈话教育、守纪承诺、短信提醒和全方位宣传,做到严肃教育“到人头”。当前,从严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用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统一思想行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教育、宗旨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自觉做到“四个服从”,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通过严肃教育,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严是爱、宽是害,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只有把“总开关”的问题解决好了,领导干部才能够抵御各种诱惑的侵蚀,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

  坚持严格监督不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现在,有的干部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钱都敢花,什么地方都敢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监督“缺位”造成的。要健全监督体系,以更加严肃的态度、更加严格的措施,用千万双眼睛紧盯干部作风,让干部习惯在“玻璃房子里”工作和生活,使其不敢专权、不敢失责、不敢懈怠、不敢腐败。我们坚持开展改进作风专项监督、经济责任专项监督、换届风气专项监督,取得了良好效果。重点抓好三个从严。一是日常管理监督从严。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避免“亚健康”恶化成“重症病”。二是一把手监督从严。对一把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用权还是用钱,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要有监督措施,推动一把手模范遵守党规党纪,带头弘扬良好作风,在一级带一级中形成从严管理干部的整体效应。三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从严。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建立“12380”举报受理综合平台,着力解决考察失真失实,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问题,营造良好用人风气。

  坚持严明纪律不放松。从严管理干部,既要及时“在口头上加以责备”,更要坚决“在行动上加以纠正”,让不讲规矩、违反纪律的干部付出必要的代价,使党的纪律和制度规定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我们对在年度考核和信访举报中发现的问题,对政治观念淡薄、闹不团结或存在腐败问题的领导干部,切实做到真查实查,果断进行处理,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对公开散布和发表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的干部,对贯彻执行党的决策和要求阳奉阴违的干部,对参与非组织活动或编造传播政治谣言的干部,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对目无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干部,对不遵守组织原则、重大事项不请示报告的干部,对各自为政搞“小圈子”、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不对组织负责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严明党的人事纪律,决不允许搞任人唯亲、封官许愿,对违规提拔干部、突击提拔干部的,对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明工作纪律,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对作风漂浮、工作不力的及时诫勉谈话,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损失的严格问责。

  坚持严密制度不放松。从严管理干部,就要定规矩、明要求,让大家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抓好制度建设,严密制度设计,健全科学决策机制、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日常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的根本措施,认真执行函询、诫勉、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等规定,积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及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的意见,将全区各市、县(区)和部门分类进行考核,对干部实绩进行综合分析评定,切实提高干部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规范和引导作用,防止出现“破窗效应”,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实践出真知 一线出干部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孙永春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强化干部的实践锻炼。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实践是培养好干部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干部要成长成才,必须经风雨见世面,接地气增底气。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让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沉到基层接地气增底气长锐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一线是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脱离基层,我们的工作就容易脱离实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在深入基层中接好地气、积淀底气、增强锐气,工作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游刃有余,避免说话“不着调”,办事“不靠谱”。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矛盾多、困难多、挑战性强,最能锻炼干部,最能检验干部。我们的干部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和志向,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责任和担当。下基层,怎么下?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且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要“身下”,更要“心下”,真下去、沉下去、融进去,真正在基层、在现场,一身土、两脚泥,和群众说到一块、干在一起,真心实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贵州省委结合以县为单位开展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每年选派3万名干部、高校毕业生、农村知识青年组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在接地气中助推同步小康建设,既加强了基层力量,推动了农村发展,又培养锻炼了干部。

  “墩墩苗”才能迈得更稳走得更远。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我们的一些年轻干部,有文化知识、有理论水平、有理想抱负,但如果不注意加强实践锻炼、打牢实践基础,要成就一番事业也很难。干部成长有规律,实践历练不能少。要通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墩墩苗”,让他们在处理难事、急事、大事、复杂事的过程中,蓄积干事创业能量,夯实实践能力基础。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急于使用、重用一些实践磨练不够的年轻干部,往往德才难以胜任,工作难以推进,业绩难以服众,于干部的成长也不利。贵州去年集中开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拟定一批地厅级后备干部名单,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专项培养计划,创造条件帮助年轻干部“墩墩苗”,不断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能力素质。贵州这几年不断推进“五个100”工程、贵安新区等重要发展平台建设,注重发挥这些平台对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功能,有计划地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一线主战场,接受磨练、考验和检验,取得良好成效。

  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练好内功。千琢成器,百炼成钢。多样性的实践环境和角色锻炼,最有利于干部的成长。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练好内功,既是干部成长的必要途径,也是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下,改革发展任务更艰巨,矛盾问题更复杂。要着眼改革发展形势任务需要,把眼光放得更远,把大局看得更重,舍得把那些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放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中,经历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锻炼和磨砺,让干部眼界更宽、思维更广、本领更高,敢负责、敢碰硬、敢担当,提升推动改革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贯彻落实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着力推进干部交流,在久经历练中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发展型,有激情、有担当,善于推动改革发展的优秀干部。贵州统筹推动省内干部双向交流和跨条块交流,为干部多岗位锻炼搭建平台;省直有关单位有针对性地抽调后备干部轮流到省群众工作中心工作,在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矛盾问题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做好与中央有关部委、对口帮扶城市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有力促进了干部成长。

  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导向,对政治生态的影响至关重要。要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投向一线,及时把实践锻炼成熟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干部不仅在实践锻炼中长见识、增才干,而且在实践锻炼中受关注、有平台,真正使“一线出干部”成为一种导向,带动注重实践、投身实践蔚然成风。把从严治吏的要求落实到对干部的实践检验中,从大事难事的处理中看担当,在逆境顺境的适应中看襟度。对那些把基层锻炼视为“镀金”、当作“台阶”,工作浮在表面,刚下去就想回来的干部;对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热衷空谈、言行不一,遇到困难躲着走、看到好处抢着上的干部,不仅坚决不能用,而且要加强诫勉教育。贵州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重的省份,基层一线工作最辛苦,基层干部责任大、奉献多。省委始终坚持眼睛向下,注重把干部选拔的重心向一线倾斜。省管重要岗位,重点从县委书记中选拔;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制度,明确厅级、处级、科级干部的提拔任用,都要从实践锻炼成熟的后备干部中产生;建立完善“招录到基层去,遴选从基层来”的公务员培养选拔制度,提出“两个80%”的要求,新招录公务员80%到基层工作,省市县三级机关补充人员80%从基层遴选,使年轻干部通过基层锻炼,不断成长、成熟起来。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1日 14:09 来源:求是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