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指南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颜晓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核心要点:
 
    ■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可望又可及、可知又可行,是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的统一。
 
    ■ 人民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是治国理政实践的评价主体,治国理政的各项成效,都要立足于保障人民利益增长,着眼于满足人民愿望要求、得到人民的高度认可。
 
    ■ 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内容,以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价值追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显著特征。
 
    ■ 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 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防止各级干部在执政实践中出现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背离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倾向,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开创崭新局面,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担当起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时刻,民族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就必须指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创未来的意志力量。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用中国梦形象地表达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期盼。确立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成为治国理政新的目标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治国理政新实践最强劲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可望又可及、可知又可行,是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完成,又是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的起步,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着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强调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这个目标,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都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具体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切实步骤。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道路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当代中国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回顾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我们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把握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就是要坚定“三个自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理念、核心思想、总体战略,所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丰富和深化的。

  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和建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治理效能更大增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治久安奠定法治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又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更为全面雄厚的支持。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是治国理政实践的评价主体,治国理政的各项成效,都要立足于保障人民利益增长,着眼于满足人民愿望要求、得到人民的高度认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鲜明地表明以人民为主体、为中心、为依靠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尊重人民利益,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感受,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体现在治国理政新实践新成就之中。治国理政,安全为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观念。治国理政,民生为大。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必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治国理政,公正为重。“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四、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对于国家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前进动力;着力解决法治建设还存在的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着力解决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突破关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规律、当代中国全面进步的发展规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内容,以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价值追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显著特征。

  五、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治国理政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大发展理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新的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要抓住能够带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重点工作,统筹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对每个发展理念,也要抓住重点,以抓重点推动每个理念在实践中取得突破。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六、坚持党的领导——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治国理政,关键在党,在于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于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管好党、治好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防止各级干部在执政实践中出现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背离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倾向,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意志,确定奋斗目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改善党的领导的前提,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七、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治国理政的领导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号”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与风险同在,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3年多来,党中央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治国理政的哲学法宝,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蕴涵着深刻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体现了高超的治国理政领导能力。

  掌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是党的宝贵思想财富和领导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需要弘扬光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自觉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产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比如,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是党的思想路线运用于治国理政领导方法的精彩篇章。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8日 16:13 来源:求是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