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感悟新时期共产党人楷模李保国的“三颗心”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期,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李保国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太行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悟出“为民”、“扎实”、“担当”的热忱之心。

  为民之心

  李保国所有行动的初心,就是爱民、为民。作为农家子弟,面对灾后遍地狼藉的岗底村,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看到山区农民过苦日子,心里难受。我见不得老百姓穷。”作为一名科技人员,面对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岗底、绿岭和前南峪,他怀有深深的感恩,“没农民提供山、水、林、田、路,我哪来的科研成果?不是我成就了他们,而是他们成就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群众“科技财神”的赞誉,他始终牢记宗旨和誓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我必须永远服务于人民。”

  扎实之心

  求真务实、扎实苦干不仅是做合格党员应有的精神品质,也是干事创业、担负使命的基本要求。李保国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足迹踏遍太行山区,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让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多达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百余个。他说,“全面建小康,难点在山区;扶贫攻坚,科学技术是杠杆。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应当把实验室建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李保国如是说,也这样做。他始终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担当之心

  不论时代怎样变化,不论身在何种岗位,勇于担当、奋发作为都应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李保国始终奋战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哪里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他就扎根哪里,果树种到哪里他就把致富课堂设在哪里。“干事创业没有劲头能成?”这是李保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81年,刚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便选择了“要啥啥没有,种啥啥不活”的前南峪村作为太行山山区开发研究的试点。为了摸清石头“秉性”,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壑壑,晚上分析数据、寻找破解之策……如今,前南峪村已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1996年,随省科技救灾团查看水灾灾情的李保国,悄悄给了岗底村村支书一张字条:“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一个月后,他带着行李来到了岗底村……现在,岗底村已由贫困村变成了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的小康村。

  (田延华 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

  李保国纪念馆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5日 00:3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