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共产党员手机报》20181120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1月20日 星期二
  农历十月十三

  【本期导读】
  >习近平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举行会谈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
  >心有“赶”悟致远前行
  >“地下长城”铸就抗日丰碑
  >板荡诚臣话萧瑀

  【要闻简报】
  >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在斯里巴加湾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举行会谈;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庆祝“中法环境年”正式启动;在菲律宾《菲律宾星报》、《马尼拉公报》、《每日论坛报》发表题为《共同开辟中菲关系新未来》的署名文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日向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致贺信;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专利代理条例》,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19日在人民大会堂与葡萄牙议长罗德里格斯举行会谈。

  【党建要闻】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十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播出启动仪式19日在京举行,该片将于近日播出。(详见共产党员网)

  【时政快讯】
  >日前,工信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等业态。
  >近日,国税总局印发《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认真落实和完善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减税降负”等5个方面共26条具体措施。

  【国际掠影】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8日澄清,俄罗斯和日本商定以1956年签署的《日苏共同宣言》为依据讨论领土争端,不意味着俄方将“自动”移交争议岛屿。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9日说,英国与欧盟已就“脱欧”协议草案的核心内容达成一致,本周内双方将敲定未来关系框架的全部和最终细节。

  【习近平论述摘编】
  习近平谈改革(二十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澳门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仍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港澳同胞继续以真挚的爱国热忱、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顺时而为,乘势而上,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摘自习近平2018年11月12日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

  【习近平用典】
  一勤天下无难事。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引用

  〖解读〗
  典出清代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大意是,只要勤奋,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什么是实干?首先就是脚踏实地的劳动。中国多年来的发展,印证着习近平同志引用的这句话:4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传奇”、13亿人民生改善的“中国故事”,哪个领域没有劳动者奉献的身影?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登月梦,哪次梦圆没有劳动者拼搏的汗水?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当今中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巨大。越是这样,越需要依靠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唯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动力,把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高度。

  【手机短评】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这些重要论述,给我们以极其重要的启示。对共产党人的学习和实践来说,“常学常新”是一个永恒要求,体现了认识世界之需、把握规律之要、追求真理之志、改造世界之旨。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第一次创立了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谋求解放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发展的眼光看,马克思主义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又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进程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进程中彰显了强大生机和真理伟力,掀起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大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真理性,它不会失灵,不会过时,不会无用。常学常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基础上的。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才能真正达到“常学”,也才能在这样的“常学”中不断收获“新”。

  【思想纵横】
  心有“赶”悟致远前行
  ----------
  “赶考”永远在路上是道时代命题,也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必答题和实践题。一个“赶”字,道出了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的奋斗精神,包含了深切的目标意识、行动意识和忧患意识,需每名赶考人“赶”悟前行。“赶”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所面临的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没有变,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迎接各种挑战。面对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关键时刻,必须目标笃定、目光如炬,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符合国情的路,在实践中创造“中国经验”,在开拓中走出“中国道路”,始终保持赶的劲头,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赶”体现在“谋事、干事、成事”上,聚焦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既要有为官一任、造富一方的责任感,又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做到守土有责,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随时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多想、多思身上的责任,甘于奉献,练就足够本领;守土负责,自觉把使命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带着真感情和责任心,“实”字打底,“干”字当头;守土尽责,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心无旁骛、开拓进取,如此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党史故事】
  “地下长城”铸就抗日丰碑
  ----------
  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响起,日本侵略军开始向华北地区大举进犯,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为躲避和抵抗日寇,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人民通过挖建隐蔽型洞穴,以藏匿妇孺或财物。随着战事发展,当地游击队和民兵在隐蔽型洞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洞洞相连、洞下有洞、多层掩体、多口出入的“战斗型地道”。形成明枪眼与暗枪眼相交叉、高房工事与地堡工事相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相交叉的地道布局,各火力点间不但能够互相掩护、互相联络,而且还能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有一次,日伪敌人以600人的兵力直扑冉庄。当时冉庄只有20个民兵。他们在村边工事稍事抗击后,便诱敌进入村内。当一群日伪军进入十字街口的火网圈时,民兵一齐开火,敌人一个个应声倒地。活着的敌人东张西望,却不见民兵人影,只能端着机枪盲目乱扫。最终,日伪军拖着死尸、架着伤员,狼狈地逃走了。而这一仗,也以“20胜600”在当地传为佳话。同时,以冉庄为起点,地道战在华北平原逐渐推广开来。

  【政德讲堂】
  板荡诚臣话萧瑀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里的名句,也是对股肱之臣萧瑀的充分肯定。“板荡”一词典出《诗经-大雅》,其中分《板》与《荡》两篇。写的是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后来“板荡”被用来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任命萧瑀为内史侍郎,许多机要事务交其办理。萧瑀秉性耿直,因屡次劝谏忤旨,渐渐被炀帝疏远,后被贬为河池郡守。萧瑀赴河池上任时,天下已是烽烟四起,群雄逐鹿,萧瑀遂举河池郡归顺李渊,开始了一代名臣之路。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号唐。萧瑀被任命为内史令(后改称中书令),成为李渊建唐后最早任命的五位宰相之一。此时,唐朝政权刚刚建立,国事繁重。李渊无力应付的朝中政务多委托给萧瑀,典章制度的起草、朝廷礼仪的制定也多由萧瑀主持。其间,萧瑀经常提出合乎时宜、富有见地的建议,办起事来也兢兢业业、井井有条,因此深得赞赏。李世民继承皇位后,萧瑀得到重用,但他初心不改,直言不讳,有时甚至在朝堂之上发生激烈争吵。唐太宗几次免去萧瑀职务,事后都念及他忠心耿耿、功不可没,又重新启用。二十年间,萧瑀五次罢相、五次起复。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瑀以74岁高龄去世,后世评价,“骨鲠大儒,直言不隐”。

  【图片报道】
  三湘第一跨
  ----------
  18日,南洞庭湖大桥成功合龙,为纵贯洞庭腹地的湖南南县至益阳高速明年10月贯通奠定基础,届时“环洞庭湖”经济圈将实现全高速连通。作为湖南在建最大跨径、最大桩长的斜拉桥,大桥主桥斜拉桥全长814.1米,塔高162米,最大桩长106米,跨径450米,被誉为“三湘第一跨”。(下图)

  【温馨提示】
  您好!欢迎您对共产党员手机报提出宝贵意见,请发送手机短信至12371,或拨打010-12371中央组织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或登录www.12371.cn共产党员网。接收本手机报免费。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0日 18:00 来源:共产党员手机报 编辑: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