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走基层大型采访⑦:社区“八景”上邮票

——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福文化”见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走基层大型采访:     

  福祠开祠仪式上,孩子们率先推开象征幸福的大门。张健摄

  在沈阳,沿着大南街走过交通岗,向南50米左拐,就是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

  走进社区大门,一个高21米、宽10.5米的康熙御笔“福”字映入眼帘,占据了一整面楼体。

  社区广场上,一群居民正在运动健身,音箱里播放的是社区老人自己朗诵的《福颂》:“幸居中国,我之大福。幸逢盛世,我之真福。多福小区,福之大全,福人福景,福地福天……”

  社区书记张健告诉记者,多福社区就在满清的皇城根下,取名“多福”也寄托了老百姓许多心愿,但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这儿都是一个脏乱差的小区。2009年,沈河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投入800多万元对多福小区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小区才旧貌换了新颜。

  “老旧小区改造,硬件建设是壳,文化建设是魂。”陪同记者一同走进社区的沈河区委宣传部部长骆颖告诉记者,沈河区要求每个小区都要挖掘自己的历史,建设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多福社区自然而然选择围绕“福”字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记者走进沈阳第一家社区博物馆。在展厅里,记者看到了小区改造前破破烂烂的建筑,还有居民们焦灼而又无奈的表情,也看到了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面值80分、一共八张的“多福八景”邮票。里面囊括了汇福门、迎福墙等社区八大景观。张健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社区幸福新生活的见证,值得每家每户一代一代珍藏。”

  “在我们社区,居民不仅是幸福文化的分享者,也是共同创造者。”社区副主任胡贺金告诉记者。千福榜上的2000多个福字,是一家写一个“福”字拼在一起的。尽管有的刚健遒劲,有的稚嫩粗拙,但是,因倾注了每一家每一户的心血,而备受社区百姓爱护。

  硬件建设实打实,软件建设也不含糊。社区里组织了红诗社、福颂队,把自己创作表演的作品演到了辽宁大剧院。为了增进居民之间的了解,社区在广场上举行了百家宴;为了弘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社区利用福祠举行开祠仪式的机会,让孩子们为老人敬菊花茶,老人们为孩子们发福饼。

  社区居民、老党员李成善嫌小区条件差,一直把房子租给别人,自己再到别的地方租房住。小区环境改善后,他很快就搬了回来,还特意到张健这儿报个到:“书记,我这个老党员归队了,以后党组织有什么活动,别忘了通知我一声!”(记者 毕玉才)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6日 05:2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