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社会各界一线工作者”畅谈中国梦访谈实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主持人:好的,谢谢。有请北京市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垃圾粪便清运中心司机任晓云分享他的中国梦。

  任晓云:大家好!我叫任晓云,是北京环卫集团运营公司清运中心的司机,一名农民工。

  我的家在承德一个偏僻的山村里面,从我家到县城坐车得两个半小时,18岁以前,我最远到过乡里,19岁的暑假,我正在地里干活,这时候邮递员给我送来了通知书,拿着通知书,我说不出高兴还是心酸,因为二哥刚刚考上大学,家里再也拿不出钱供我读书了,9月份,二哥背着行李上学走了,我眼巴巴地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山路上,我的心里难受极了,我多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呀,鼓足勇气给技工学校的校长写了一封信,说出了我的苦恼,想不到校长给我回信了,告诉我,你来上学吧,学费可以先少交一点,来到学校,我把打工挣的皱皱巴巴的一堆零钱交给了老师,老师心疼地拉着我长满水泡的双手,校长当时就被感动了,说你这样的学生,我们必须照顾,你的学费就先免了吧,想不到第一次走出大山,就遇到这么多的好人,我深深地向他们鞠了一躬,哭着说,我不会让他们失望的。我在学校学的是汽车驾驶和修理,有了一技之长以后,我渴望进入城市闯荡闯荡,1996年北京环卫集团到我们学校招工,我揣着200块钱进了北京,拥有了我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开上了垃圾车,刚到公司的那一天,天下着小雨,我和十几个同乡被热情的迎进宿舍,饭盒,毛巾,洗脸盆等生活用品也都准备的样样齐全。领导还给我们每人发了100元,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呀!我想,这个企业值得我留下来,可是跟着师傅去工作岗位上走了一圈,我有点动摇了;那时技术不够先进,我的工作就是把城里的垃圾运到城外,堆成巨大的垃圾山;那股难闻的味道让我几天都吃不下饭,后来厂里组织我们学习,发了一本书叫《人生楷模时传祥》,读着读着我就发现,环卫工作其实挺重要的,我想:“别人能干,我也能干。在这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就这样一天的梦变成了一年的梦,变成了17年的梦。

  每天早晨,我5点钟起床,5点20准时发车。17年来,我几乎没有吃上过早饭。午饭、晚饭也是在车上,等到卸垃圾的时候再吃,17年来,我清运垃圾15万多吨,累计安全行驶6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

  北京到承德其实并不远,但是一般一年我就回家一次,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之类的,垃圾量增多,工作量就更大了,我就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休息,就连父亲过世,妻子生孩子,母亲过70岁生日,我都没有能及时赶到家。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对不住家人,别人总认为我干的工作苦累脏;但我觉得我的工作很光荣,这个职业也有他的尊严。看到北京的环境一天比一天美,这比我在城里挣多少钱拿回家,都更让我荣耀,因为在这里,我享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了和北京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我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和这十几年的付出值得。北京在变,我的身边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开的垃圾车越来越先进,垃圾清理也实现了半自动化,过去垃圾堆成山,现在经过处理,都变废为宝了。原来中专生在我们队伍里就成了高学历,近两年,我们班组又进来了两个大学生,我也不满足现状,我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北京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又到中国劳动关系专业劳模本科班进行学习,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为新入职的农民工兄弟做培训。

  我每天从小武基路出发,沿长安街一路向西,途中都要经过人民大会堂。我做梦也想不到,我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有一天也能走进这里,参加党的盛会。这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更让我背负了一份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工作,生活在北京十几年的农民工,我见证了首都环卫事业的发展变化;见证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我坚信,只要每个人都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不管你是谁,都能收获人生的精彩,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每个人的梦想都成真了,咱们的中国梦就会来到眼前,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谢谢,接下来各位嘉宾会在网上跟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特别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接下来中国网络电视台将进行图文的在线直播,今天视频的部分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央视网网友:从90年代开始预警机到现在您都是总设计师,您也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您能不能大致讲一下中国预警机发展的经过和关键点?

  王小谟:我们这个预警机发展不是很顺利的,从七十年代,就是开始国际上有预警机的时候,我们就做了预警机。但是第一架预警机叫“空警1号”,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限,就没有成功。那过了大概二十年到九十年代初期,国际上有几个战争,比如海湾战争,预警机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因此那时候国家还要再发展预警机。那么究竟怎么发展,由于我们第一次没有搞成功,是自己搞还是买国外的,大家看法不一样。最后国家决定,引进技术,我们跟以色列引进他们的技术。但是当我们快成功的时候,美国人跟以色列施加压力不能跟中国人合作。我们在自力更生的情况下,同步研制,这样到2000年以后,我们就自主研制预警机。我们研究自己的预警机,在我们这个团队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叫“711工作室”,七天每天十一个小时工作,那就是没有休息时间,这样的话在我们原有的基础上,我们拼搏,我们做出了世界最先进的预警机,大致是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央视网网友:做科研工作是很清苦,需要能耐得住寂寞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正是年轻气盛时,你是怎么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一干就是八年?中途有厌倦放弃的时候吗?

  严宝峰:简单来说一下这个问题的想法,要说怎么在这个岗位上坚守八年,最大的关键点就是对于这个工作的乐趣,其实这个八年对于人生来讲,可能不算短,但是对于干一项事业,干一项心中梦想的事业来讲是非常短暂的,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八年就过去了。我现在感觉是,我对工作的信心,真正赶不上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刚从校园出来,觉得自己写了很多东西,很有信心。

  但是随着时间发展,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差距,在工作岗位上八年,发现这个差距越来越大,航天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事业,真的需要上百个学科,大家一同来完成这个工作。

  最早我是干专业出身的,最后上升到总体,随着性能的变化,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知识面越来越宽,越来越觉得自己差距越大,在这个期间不断寻找自己的动力,可能今天发现这个方面远远达到不了要求,就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才能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那个时候会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在这短短的八年时间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再发现自己的缺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

  这个期间要说有厌倦或者放弃的情绪是有的,但是确实要耐得住这种寂寞,只有耐得住这种寂寞,才可以把默默无闻的航天事业做好。

  央视网网友:您作为一名女性,从事车辆电工工作会不会没有优势?您在工作中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刘莉莉:不会,咱们高铁制造当中,需要更多的可能不是说力气,需要的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我们坚持的信念以及咱们对于工作的一份责任心,现在摆脱了过去那种苦脏累,最关键的是用咱们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标准的工作方法,而且这个工作方法,就是每一个操作都要有标准的指导作业书,按照这个去做,相对于男生和女生来说的话,女生有特殊的优越性,是韧性强,因为高铁这个项目,我们公司特意招了200名女大学生,因为高铁像司机室里面,空间狭小,男孩坐不住,反倒女生,一坐就能坐得住,而且像刚才我提到的,咱们万根无差错,那些技术的保持者,都是女生,所以女生干这个,应该比男生更有优势。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10:18 来源:央视网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