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弘扬兴学强国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之梦

——当代中国大学精神高层论坛发言摘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大学精神的价值诉求离不开社会发展进程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 王卓君

  王卓君

  黑格尔指出,人的本质在于精神。大学同样如此,“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大学精神与大学使命紧密相连。出于对大学使命的不同理解,衍生出不同的大学精神,凸显着不同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把价值的基础奠定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精神的价值诉求离不开社会发展进程,即大学必须投身到现实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去,把知识创造、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把“求真”的科学精神与“至善”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从象牙塔走进尘世社会中去,以关怀姿态接触社会。自然科学以理论理性和工具理性为依托,开启效用之门;人文科学以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为支撑,开启情感之门。两者各有所求,又辩证融通,共同构筑大学精神的内涵。在古希腊哲学中,至善不仅是哲学也是人类知识追求的最高目标。而中国传统哲学中,历来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关于求知与求善相融合的经典表述。

  中外大学因植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诉求,但始终面临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尤其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构成了大学精神的分水岭。

  中国现代大学是在西方大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直接作用下的产物,但其依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的校训,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等,无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同时,由于中国大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中华民族长期处于列强凌辱、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经济衰败、文化凋零的状态,中国现代大学精神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和现实担当。为此,建设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必须以“求真”与“求善”的融合为价值皈依,站在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发挥大学精神渗透、凝聚、融合和引导的持久作用,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创新、文化辐射引领和文化服务支撑的重要使命。

  大学是人类知识的生产者、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根据地,更是整个社会良心、公平和正义的精神堡垒。要在传承文化、发展科学、提升人性的同时,弘扬大学精神的学理之善、制度之善与责任之善,消解市场经济对大学精神的异化,使大学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精神灯塔。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6日 07:4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