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百年奥运历程回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从“东亚病夫”到零的突破

  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身着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只硕大的鸭蛋。 

  这是天津市档案馆副研究员周利成查找资料时,见到的一幅外国漫画:《东亚病夫》。“东亚病夫”,这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1936年和1948年,中国又先后派出奥运代表团,但无人进入决赛。 

  “奥运三问”的前两个得到了部分回答。赛场上虽有了中国人,却不是“胜利的选手”和“胜利的队伍”。 

  奥运连国运。刘长春对此体会尤深。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在大连理工大学执教33年。 

  他多年的助手邹继豪教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在运动生涯的全盛时期,刘长春参加了包括两届奥运会在内的20余场大型比赛,这样富于天赋的短跑运动员,理应更上一层楼。 

  可惜,他只能在国弱民衰的动荡社会中挣扎。低劣的训练条件、训练方法和保健水平,使他多次草草赴会,成了终生遗憾。 

  “他的民族感特别强烈。在人家升国旗的时候,他的心情特别难受。他说,没有完成任务,感到很愧疚。” 

  “文革”期间,我国体育事业陷入停顿。1970年,难得一见的全国田径比赛在长沙举行,刘长春闻讯兴奋赶去。坐在观众席上,他眉头紧锁,为那些糟糕的成绩。 

  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这位老健将感慨:旧中国内忧外患,体育根本谈不上。新中国九亿中国人民焕发了青春,中国犹如亚洲的醒狮,在奥运会上腾飞的日子指日可待。 

  “‘要让我们的体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他的原话。”邹继豪说,刘长春晚年毛遂自荐,创办了大连理工大学少年田径班,“为征战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贡献力量”。

  古稀之年的刘长春,即使行动不便,也每天拿着小板凳,坐在体育场边。孩子们跑到哪里,他的目光就追到哪里。 

  短跑名将习惯了每日跑步。1983年春节后的一天,他跑得大汗淋漓,突发急病被送往医院。 

  “他认为他能够战胜疾病,什么话也没有留下。”刘鸿图回忆。 

  他原想等到1984年奥运会。他还想回到洛杉矶。家人看出了他的心事。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登上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冠军领奖台,夺得世界大赛“三连冠”。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15:21 来源:新华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